干燥、苍白,血泡和厚厚的茧,手掌的纹路间夹杂着灰尘与泥土……这是驻马村区演马街道魏村第一书记张家甫的手。
驻村第一书记的手为何会如此狼狈?那是因为他很“抠门”。
这是咋回事?一起来看。
2017年5月,马村区人民医院办公室科员张家甫受命到魏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张家甫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里,一个大男人每天自己做饭,做一次饭吃两三顿。他明明有私家车,周五傍晚却骑着电动车到几公里外去坐公交车回市内的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抠门书记”,给乡亲们办事一点也不含糊。驻村后,为了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张家甫积极联系,由马村区人民医院出资3万余元清理村内垃圾,让村里环境变了样。他还积极向单位领导申请,出资为村里硬化了道路,更换了全村45盏路灯。
“抠门书记”对乡亲们却很大方。为了帮助村里几个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从2018年9月起,张家甫每天用私家车接送她们到8公里之外的亮马村内衣加工车间干活。一个月下来,仅油费就高达600元,全是他自掏腰包。
今年春节后,内衣车间的订单暂时短缺,工人工资发晚了,这些贫困户心里着急,甚至有人打了退堂鼓。张家甫听说后,挨家挨户上门给她们做工作,还答应自己垫钱保证大家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从今年3月至今,他已经垫付了3000多元。
4月中旬,亮马村内衣加工厂的负责人被张家甫的诚意打动,决定在魏村投资建设分厂,一期计划引进18台缝纫机,提供20余个劳动岗位,不仅能解决魏村的劳动力就业,还能带动周边村闲散妇女就近工作。
村里要建内衣加工车间了,样样离不开钱,为了促成车间尽快建成投产,张家甫抠起了经济账——车间建在废弃的小学校旧址,房间的窗户玻璃破损,自己买来玻璃装上,省下人工费50元;自己动手装修,每天省下一个劳动力工资100元;到照明设备批发点购买灯管、电线,省下100元……
钱省下来了,扶贫车间也即将建成,但是张家甫的手磨出了厚茧、血泡。
“抠门”的效果如何?张家甫驻村以来,魏村的贫困户陆续脱贫,数量从16户52人减少到4户13人。
66岁的魏村贫困户李龙叶为他竖起大拇指:“俺张书记真是个好书记,不亚于电影里演的一心为民的村官李天成!”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