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身上扎针,务必“一针准”;在运动中静脉穿刺、颠簸急救中大显身手;在徒手心肺复苏时,时间和动作犹如钟摆一样精准……焦煤中央医院护理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苦练过硬技术,展开用真功夫铸成美丽的双翼,飞翔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之中。在快速前行的焦煤中央医院,每一次发展都凝聚着护理人的奉献与努力,每一次变革都见证着护理人的责任与担当,每一段旅程的延展都描绘出护理人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71年的历史传承,厚重的医院文化,绽放出焦煤中央医院护理深厚的人文底蕴、璀璨的天使情怀……
让文化为护理注入灵魂
医学护理工作,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是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护理事业传承,绝对不可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和技术,其根本在于文化兴护。在焦煤中央医院,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是该院打造护理服务品牌的秘诀。
在71年的历史长河中,该院护理人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她们将仁爱之初衷,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划注在传承的历史道路之上。
去年10月,在参加焦煤中央医院庆祝建院七十周年庆典活动中,有不少是该院的护理前辈们。她们亲眼看到护理事业在该院的大发展后,无不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其中,一位80多岁的护理老前辈崔德惠,在信纸上写了28页,深情回顾了该院护理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在1976唐山大地震中,我们医院承担了110名伤员救治工作。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有的护士从家里做好合适的饭菜带到病房,给伤员们吃;有的拿出家里的衣服给伤员换洗。同时,护士们还不时地给伤员做思想开导工作,缓解他们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情绪,让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恢复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崔德惠回忆说,“曾记得有一位来自西安的知识分子,节假日携妻女三人到唐山看望岳母。他们到岳母家的当晚,就遇到了大地震。家里三人遇难,而他也在地震中受了重伤,下肢截瘫。刚来医院时,他几天不吃不喝,每天以泪洗面。经过护理人员心理疏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名知识分子最终开始进食。在给他安装了恢复功能锻炼的器械,护理人员又指导、陪同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后,他已能够拄拐杖行走。临出院时,这位知识分子和其他伤员的依依不舍和热泪盈眶,那种感人的场面令我至今难忘。”
往事跟随人们的回忆,深深地烙刻在泛黄的纸张里,71年的岁月变迁,不变的依旧是焦煤中央医院护理人最初的仁爱之心。
如今,在该院,不少科室的护理人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已出院且留置胃管、尿管的患者家里,为长年卧床的患者义务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其实,插胃管风险很大。盲插时,如果不小心,没有将胃管插进食道,而是误插到临近的气管,就会造成患者窒息身亡。”该院神经内科护士长介绍,“我们的护理人员在献爱心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医疗风险。值得欣慰的是,十年来,我们在上门护理服务中没有发生过一起意外事故。”
不仅如此,在该院,一些护理人员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到养老院做义工,或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和义诊活动等。
正是在这种以仁爱为核心的护理文化熏陶下,该院开始大力推行“不说不行的理由,寻找解决的办法”为核心的感动服务。2017年,感动于该院护士梁丹丹的敬业与奉献,无法说话的马老先生写下“你太累了”。情人节收到这一“特殊礼物”的梁丹丹,随后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让一座城市感受了白衣天使带来的感动。
在该院,新入职的护士有两节必修课:一是通过到院史馆查看院志等方式,追寻前辈足迹,接受一次护理文化的洗礼,以此来传承前辈们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二是新入职护士参加一日陪护角色体验活动,让刚入职的“90后”感受患者的就医体验,零距离接触、聆听和感悟患者与家属的需求,从而在护理职业生涯之初就树立用心服务的理念。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白衣天使,以神圣的意志,以无私的奉献,完成了一场从未间断的接力,铸就了焦煤中央医院护理专业今天的辉煌。
让创新为护理插上翅膀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好人们高标准的医院护理服务,成为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唯有开展护理创新,才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5年,该院骨科三区护士长主持开展的“SOLIS椎间融合器固定与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对比研究”,获得焦作市科研成果二等奖,这仅仅是该院推动护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创新的驱动下,该院还掀起了临床护理应用技术和护理小发明的高潮。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犹如雨后春笋,拱动着还相当贫瘠的护理创新的土壤。一个不经意的改造,一个巧妙的制作,应用于临床之后,效果却是那么的令人赞叹。
与此同时,该院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丰富的活动载体,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更多的护士积极创新。健康教育微视频,是该院护理人近年来工作创新的一大杰作。为了鼓励护理人员以影像手段向病友传播医学知识,该院先后举办了两次“健康教育视频”大赛,并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在我市率先开启了“互联网+护理教育”新模式,助力护理教育从线下到线上的改革,且成效显著。在该院,不少护理健康教育视频点击量已达到数十万次,视频受众不仅遍及全国各地,还传播到了欧美以及亚洲部分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由该院护理部主任吴春华主持的《健康教育视频与新媒体结合,开创健康教育新形式》成功入围省总工会主办的“河南省首届女职工创业创新成果展”。2017年,该院申报的《健康教育视频在临床工作的应用》获河南省科普成果二等奖。同年8月份,该院在“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中获最佳组织奖,这也是河南省唯一获集体奖的实体单位。
对于护理工作的创新,该院董事长、院长薛喜庆说:“医疗和护理就像车子的左右两个轮子,缺了哪一个,车都无法正常行驶。医院的改革发展之路,绕不开护理工作的革新和发展。遍布各个临床学科的护理人员,也像医生一样,需要精湛的技术、强烈的责任心和新锐的创造力。”
正是在领导的重视及求变理念下,该院的护理工作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
让卓越为护理增光添彩
从优秀走向卓越,让卓越为护理增光添彩,这是该院护理人追逐的梦想。
在护理礼仪上,做到优秀容易,做到卓越非常难。然而,焦煤中央医院做到了。该院为护理团队设计了这样一个群体形象标准:希望大家像空姐一样“微笑、优雅、严谨”,成为善解人意的阳光天使。于是,该院2015年派出10名护士将“空姐式”服务礼仪学习后引入医院,并对全院的医、药、护、技及其机关后勤45岁以下1200余名人员进行礼仪规范培训。紧接着,焦作市护理学会把礼仪培训课纳入2016年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之后,我市数十家医疗机构纷纷向该院发出邀请,对其员工进行培训。一时间,“空姐式”服务礼仪培训潮涌怀川。
在护理技能比武上,该院近年来也收获颇丰。2017年,在我市举办的老年护理技能竞赛中,该院4名护士组成的代表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获团体一等奖,还分获4组单项中的3个第一名和1个第二名,成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医院。2017年,在市卫生计生委举办的“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中,该院护士获“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组第一名。2018年7月,在河南省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强质量·重内涵——急救技能”竞赛中,该院2名护士代表焦作市参赛,并分别在2个单项操作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正是该院护理人员一流的技术实力,为无数生命铸造了一道坚固的长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捍卫生命的传奇。
在健康教育视频比赛上,喜讯一直不断。今年4月27日,焦作市护理学会举办“急诊急救微课比赛”,在其中的4个模块赛中,该院6部作品喜获大奖,其中有3部获第一名,并将代表焦作市参加“2019河南省急诊急救微课比赛”。在2017至2018年,该院推送的作品连续两年参加河南省首届和第二届健康教育微视频大赛,获3个二等奖、最佳组织奖和最佳编剧奖。让该院护理人感到激动的是,2019年5月,焦煤中央医院的一部健康教育视频作品在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这也是焦作护理人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鉴于该院在健康教育视频具备卓越的实力,在由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作序,河南省护理学会组织编写的全媒体护理科普丛书——《跟我学护理》中,该院承担了眼科分册和皮肤科分册的编写和视频制作任务。该书融入了生动的微视频扫描收看讲解,是一部可移动的“超级护理宝典”,也是融媒体时代创新传播的成功典范。
白衣在身,党建为魂。该院还启动“党建+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护理岗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推动护理质量整体上台阶,一步步从优秀走向卓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积极推进‘党建+’建设,将党建工作融入护理工作,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该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马好斌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造福广大百姓。”
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里,焦煤的白衣天使伴着青春的旋律,甘当奋斗者,勇当追梦人,在中原大地绽放出属于新时代护理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