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家鹏就“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接受了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记者的专访,以下是媒体问政实录。
问:通过专题研修班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和体会?
答:跳出焦作看焦作,进一步打开了思想解放、理念更新的总开关,开阔了视野,认清了差距,启发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了示范区的“三区一极”发展定位,进一步找准了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核心抓手。
问:在学习中,你最关注哪些方面?
答:最关注的是两地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搭建创新平台载体,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
问:你为什么对这方面特别关注?
答:第一,创新驱动是目前大势所趋,所有地方,不论先进、落后,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第二,示范区同时也是高新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是高新区建设的核心主业、题中要义。第三,示范区现有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在科技创新方面扩大优势、形成亮点,有基础、有条件。
问:下一步,示范区准备怎么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答:示范区要以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从五个方面切入,打造中原科创名城:
第一个方面是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重点要研究推进三个抓手性事项:一是用好现实科技资源。与河南理工大学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对接,重点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这个事情对大学、对政府、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三方互惠互利的事情。二是集聚更多高校院所。服务好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信职业学院发展,加快推进中原生物科技学院建设,努力引进更多高校,集聚更多年轻人,增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同时,依托现有项目,积极谋划建设郑州大学焦作研究院、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三是紧盯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融合”中的具体问题,努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二个方面是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重点要培育壮大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群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双创”特色基地,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初创企业入驻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
第三个方面是打造五个科技综合体。学习借鉴扬州打造科技综合体的经验和做法,拿出环境最美、价值最高的地块,规划建设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创业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总部新城、智能产业园五个科技综合体。这五个科技综合体总投资44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建成投用20.6万平方米,在建的有9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创新创业团队200余个。
第四个方面是规划建设中原科创新城。学习借鉴徐州打造淮海科技城的经验和做法,在沙河以南、高速路以北、中原路以西20平方公里区域,以“科技新城+公园城市”为理念,规划建设新时代高端化科创新城。
第五个方面是构建完善创新生态链。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大力引进人才,强化资金扶持,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改革等,完善创新体系。
问:对标学习这些先进地区,示范区下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打算是什么,准备怎么做?
答:围绕“三区一极”建设目标,对标扬州高质量发展之路,示范区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做强做优食品工业、装备制造和以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新一高”科技型企业群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康养、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推动服务业高质量
发展。
二是向创新驱动要动力。重点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机构、人才、平台,加快推进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科技总部新城、创业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基智能产业园五个创新载体建设,积极规划建设中原科创名城、申报创建国家“双创”基地。
三是向改革开放要活力。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关键一招,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尽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改革新路。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抓手,通过专业化招商、科技招商、园区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有效途径,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四是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今年确定实施的119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进度,优化建设环境,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特别是要突出抓好蒙牛四期工程、国安电子电磁屏蔽膜、厦工智能化生产基地、中原工业设计城、五大科技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
五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城乡建设高质量。优化“东扩、南进、西控、北融、中改”的空间格局,以“一城两河五湖六园七桥十八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百城提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四城联创”、“四水同治”、“四好农村路”、国土绿化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
六是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资源集聚,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问:示范区对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是怎样贯彻执行的?
答: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召开了示范区党政联席会议、全区“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推进会议,传达学习全市“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学习任务和重点工作。同时,与徐州、扬州国家高新区进行了深入对接交流,组织党工委、管委会全体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进行了学习考察和交流。
二是营造氛围。通过微信、网站、编印学习材料等形式,宣传推广徐州、扬州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主题活动方案,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三是调查研究。安排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紧扣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对照徐州、扬州经验,沉到一线调查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思路、务实管用的措施,更好地推进工作落实。全区干部共撰写调研报告20余份,提出各类工作建议60余条。
四是转变作风。结合“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在全区开展以“正风肃纪促规范、担当作为抓落实”为主题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热情,推动学习活动转化为实际成效。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市县域第一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实现首季“开门红”。
问:你在这里向人民承诺什么?
答:我代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郑重承诺:
一是让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要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高技术服务业,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完成年度任务,确保科技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焦作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移10个位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让城乡环境更宜居。按照“科创+公园”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原科创名城,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年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投入不少于100亿元。到2021年,城市绿化率达到38%(市目标36.1%),绿地覆盖率达到45%(市目标42%),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打通所有“断头路”,路网密度由现在的每平方公里5公里提高到每平方公里6.6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由目前的40平方公里提高到60平方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实现一网供水,户厕改造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100%,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实现“一眼净、全域净”,辖区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竞争力的宜居宜业之城。
三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为更多劳动者、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保障质量;持续提升办学质量,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持续发展医疗和养老事业,提高居民健康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倡导社会文明新风,让群众生活无忧、办事便捷、精神愉悦,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为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郭树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