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示范区获得奖金最多,共计1049.35万元,占奖励总金额的四分之一;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家鹏作典型发言,强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方案”得到肯定。
“示范区方案”是什么?“牢牢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作为国家高新区晋位升级的关键支撑,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工业发展新动能,提供高质量项目,完善支持工业发展的生态链,持续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王家鹏的典型发言道出真谛。
今年第一季度,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4项指标增速位居县域第一,2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坚持转型升级不停步,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示范区实施主导产业提升行动,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延链补链、转型升级。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年产36万吨乳制品和饮料项目、8000头牧场项目今年5月中旬将正式开工,可屹隆包装项目开始安装设备;明仁大健康产业集群年产2.5亿瓶苏打水项目建成投产,年产50亿套包装材料项目部分投产,智能仓储物流及全国运营结算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厦工股份年产1万台套装载机和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进展顺利;科瑞森公司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转变。同时,该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打造“中国膜谷”,中山国安电磁屏蔽膜项目开工建设;强力推进“三大改造”,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改项目36个,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1家、智能车间1个,5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
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示范区规划建设了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5个科技综合体,总投资44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初创企业、创新创业团队200余个,正在规划中原科创名城,申报创建国家“双创”基地。同时,该区围绕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引进培育了晶泰航空、晶华膜技、华表仪控、大成宇辉等一批产品和技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哈工大教授牛济泰领军的晶泰航空新材料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相控阵雷达T/R模块电子封装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由河南省“百人计划”专家郑锦华创办的晶华膜技公司,投资建设的真空镀膜产业化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两个项目的产品和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坚持项目带动不放松,提供高质量项目支撑。示范区今年实施项目119个,总投资417亿元,项目数比去年多10个,投资额比去年多78亿元,其中实施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80.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8亿元,蒙牛四期、中山国安、厦工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同时,该区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抓手,在招商方式上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全员招商向专业化招商转变,创新施行“1+5+8”招商模式,即一个专业化招商机构+5个专业化园区+8个职能部门;二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转变,更加注重科技招商,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带来一个项目、孵化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的思路,培育打造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由政府主导招商向园区招商、法人主体招商、委托招商转变;四是由单一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
坚持优化环境不懈怠,完善工业发展生态链。示范区一是出台支持制造业发展的6条意见、区域创新的7条意见,安排1.5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优化人才环境,落实购房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政策,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城等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三是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改革,按照“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思路,组建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让企业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