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今,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饮品。日前,焦作市举办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倡导“茶为国饮”,继承传统茶文化。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部分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参加了这项活动。
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中国茶叶学会等倡议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今年4月20日,是中国第十一届“全民饮茶日”。焦作市茶文化研究会、微善河南公益部、“朋友有信”朗诵团等联合举办焦作市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
4月20日上午,焦作市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分别在焦作花卉市场和焦作万达广场同时举办。“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活动现场,欣赏了汉服走秀、古筝弹奏、茶艺表演、群众品茶等节目,并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拍个不停。
品茶活动掀起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高潮。“喝了那么多种茶,我现在才感觉到,同是绿茶却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清新淡雅,有的老到醇厚,真是千茶千面,各有滋味。”市民赵竹清一边品茶一边说。信阳毛尖、铁观音、普洱、茉莉花茶……在每个品茶点,不少“市民观察团”成员都将展示的茶品尝个遍,学到不少茶知识。
焦作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保庆向“市民观察团”成员介绍,焦作茶文化历史悠久,焦作沁阳神农山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是茶文化的起源地。
据《中国名茶志》河南卷记载:河南省产茶历史悠久,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50年)传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茶由原产地沿川陕大道传入陕西,又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经济中心——河南,并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生根。后又向北、向东两个方向发展,向北发展到怀州(今沁阳)等处,形成贡茶;向东沿义阳(今信阳)、光州(今潢川、光山)入安徽西部的寿州(今六安),形成淮南茶区。
贡茶形成有记载的始于唐代,那时河南省南北部均有贡茶。据《方志分类资料》载:“唐代贡茶产区:河北道的怀州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山南道的峡州夷陵郡,淮南道的申州义阳郡(今河南信阳)。”
焦作市茶文化研究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多次举办茶文化讲座、主题茶会、茶修学堂,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茶知识,做到科学饮茶;还组织会员到济源、郑州、晋城等地学习和交流。
“市民观察团”参加焦作市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收获颇多。“市民观察团”成员陈太刚是一位爱茶人士,他深有感触地说,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三教,通六艺,魅力无限。在焦作市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这些茶文化现象带给了市民最真实的体验感受,或许远胜过上一堂名师所讲的茶文化课。
文化重在传承,茶文化也是如此。当日,焦作市墨雅茶书院的五位小朋友为大家表演了抹茶技艺和礼仪,赢得阵阵掌声。黄河埙艺术团表演了埙独奏、合奏,古朴幽雅的埙乐,仿佛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几千年前的原始黄河部落,先人们用埙器学鸟鸣、奏乐曲,自得其乐。焦作市群星艺术团带来了旗袍走秀,雅的旗袍色彩与淡蓝色的背景台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自“朋友有信”朗诵团的红衣靓女,为大家表演了诗朗诵《我希望》。有茶、有诗、有乐、有远方……希望是美好的,只要心中藏有希望,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市民观察团”成员与前来品茶的200多名市民一起分享了这场文化盛宴。
倡导“茶为国饮”,大力弘扬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既是“全民饮茶日”活动的主题,也是广大茶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和使命。“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是古人对饮茶的美好感受。我们要让这分美好感染更多的人,倡导‘茶为国饮’,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引领更多年轻人懂茶、爱茶,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市民观察团”成员张艳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