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徐州扬州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质量发展 老百姓幸福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经验之社会建设篇
高质量发展 老百姓幸福
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扬州市三湾公园的自行车运动造型景观。
  市民在政府专门创建的“风筝园”放风筝。
  夕阳下的运河。
  扬州市区街头竹韵。
  乡村美景。
  高邮市送桥区医疗卫生中心。
 
   

  核心提示

  扬州市自2002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对来之不易的荣誉十分珍惜、全力呵护,坚持创卫工作向前行、不停步,不断创新机制、丰富内涵、扩大成效。

  近年来,扬州坚持把百姓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并将其列为“十三五”期间的民生“一号文件”和全市重点十件大事之一。为做好这方面工作,该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健康扬州”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瘦西湖,不仅以优美的环境吸引中外游客,而且是扬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瘦西湖风景优美,我家就住在附近,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散步健身,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幸福!”

  大手笔推动大发展

  “一号文件”打造幸福民生

  多年来,扬州市利用名城优势和景观特色,在“古、文、水、绿、秀”上做文章,成功开发出一大批旅游新品、名品、精品,扬州百姓也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创建省优质幼儿园10所,全市80%以上的适龄幼儿在省优质幼儿园就读;着力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低保户等重点群体参保,市区净增养老保险5000人、医疗保险5000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135元。扩大异地就医收治医院范围,新增40家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收治医院。解决市区无法查明身份长期滞留人员的安置落户、医疗保险、供养机制等问题。以上是扬州市2018年“一号文件”中向百姓承诺的部分内容。

  为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扬州市连续17年出台了“一号文件”,群众亲切地称其为“一号工程”。“让老百姓喝干净水,吃放心菜,呼吸新鲜空气,拥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这是该市民生工作的底线,也是建设“幸福扬州”的根基。

  从2002年开始,扬州市从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抓起,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八老”改造、“1161菜篮子”工程、“115鲜奶”工程等,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从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看,扬州把就业、创业作为开展民生工作的落脚点,千方百计使城乡居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帮扶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大力解决城市交通、餐厨垃圾处理等问题。

  2002年,扬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大踏步推动大创新

  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

  2017年11月2日,扬州市发布了“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健康扬州”建设的行动纲领。

  该计划明确要求全市上下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保障、生存环境优化等行动,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根据计划开展工作,到2030年,该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要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以上;重点食品风险监测合格率达96%以上;市民出行500米可到达公园绿地;新建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实现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洁说,实施“一号文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扬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行动实践,体现了鲜明的扬州特色,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巨大,是百姓最关心的工作。

  近年来,扬州市不断完善街巷环卫设施,在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十乱”现象。在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中,该市落实信息公示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规范早市和夜市管理。在重点场所卫生整治专项行动中,该市加强卫生培训,大力实施室内外整洁、消毒保洁等措施。在农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中,该市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公示卫生管理制度、功能分区平面图等信息。在建筑工地整治专项行动中,该市对工地、收储地块、建设工地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彻底清除积存垃圾,并在市区所有拆迁、在建和待建工地实行围挡作业。在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中,该市加大督查和执法力度,重点查处污水向公共水体直排现象,全面整治城区黑臭河道,确保河流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在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行动中,该市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四害”孳生场所,根据季节特点,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消杀措施落实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该市全面提高了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优环境推动大改善

  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漫步在扬州,记者看到游客陶醉于城市的美景,许多市民在小游园闲谈品茶、学戏跳舞、打拳健身,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宜居的环境,使扬州市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2018年,扬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达7000元,脱贫率达9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95%;新建城市书房10家;新建颐养示范社区22个;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提高,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示范城市称号。

  此外,该市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省运会、第十届省园博会,新建或改建扬州体育公园、游泳健身中心、广陵体操馆等省运会场馆20个,实现了“一届比一届更精彩”的办会目标。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建设‘颐养之城’,建设‘优生之城’,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增强人民健康体魄,打造食品药品安全名城”,在“十三五”规划中,扬州市高瞻远瞩、策马扬鞭,正向着新的目标阔步迈进。

  记者感言

  扬州市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连续17年出台“一号文件”,大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推动民生工程落实提效。特别是该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改革,在全市开展“政府购买康复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率达95%,提高了全市的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民生工作事关百姓利益,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高质量发展,老百姓幸福,该市下大力气做好民生工作的一系列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城里人看病“下基层”

  本报记者 李新和

  “恢复得不错!再康复一段时间,就能痊愈了。”今年3月初,苏北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费文勇对患者王雪华说。王雪华是生活在扬州的安徽人,今年春节后,因为肩袖损伤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随后又转到汤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接受康复治疗。

  据悉,汤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是扬州市首家建成投用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并于2015年加入苏北医院医联体。以前,这种医联体是松散型的,从去年5月24日开始,双方大力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并在汤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立了骨科联合病房。

  费文勇介绍,联合病房建立后,区域医疗中心的所有医生都要接受三甲医院医师的专业培训,并在苏北人民医院进修三个月。联合病房组建以来,平均每个月从苏北人民医院下转到基层医疗中心的病人超过30位,越来越多病人信任基层医疗中心,看病愿意“下基层”。

  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

  本报记者 李新和

  “太好了!家门口就有康复医疗器械室和专业康复师,我可以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了。”今年3月中旬,广陵区汤汪乡汤汪社区居民李女士得知扬州市残联在该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康复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时兴奋不已。今年,扬州市残联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邀请国内知名康复医疗团队,为该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服务。

  “过去,扬州只有部分社区有康复器材,且缺乏康复师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广陵区残联理事长钱民说,康复医疗费用高,不少家庭难以承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免费的康复训练。

  扬州市残联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该市共有持证残疾人8万余名,其中近3万人有康复需求。下一步,康复医疗团队将为每一名康复服务对象建立训练档案,针对不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