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昨日上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莅临我市,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进行调研。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迎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田凯,省水利厅副厅长戴艳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民生陪同调研。
大运河焦作段源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挖的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则是现代卫河(古永济渠“引沁济运”)的重要水源工程。我市境内小丹河(又称运粮河)长约74公里,是卫河的一条重要水源,又是重要的漕运河道,流经博爱、武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修武4个县区,现仍在向卫河输水补给。大沙河是卫河另一个源头。
黄强先后到人民胜利渠渠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博爱县小丹河金城龙头桥、大运河焦作城区段生态治理项目现场,实地调研古大运河沿线建筑和设施、文化和生态保护工作,详细了解生态治理项目的规划理念,对河道保护开发等提出意见建议。
调研中,黄强指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和发展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高质量打造大运河河南段。
黄强要求,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更要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这篇文章,坚持市场生态和自然生态齐抓、共管、互荣,着力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环境。要紧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这一契机,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惠及本代、福泽后人、充满生机。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