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学徐州扬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山阳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要求,全面学习徐州扬州两地先进发展理念,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借鉴经验、保持定力,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作为最大的供给侧改革,在生态旅游、创新引领、经济转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在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头、做表率。
“学徐州扬州,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地对高质量发展的坚持。徐州扬州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践行新发展理念、壮大主导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速动能转换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让我们更加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日前,山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郑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学徐州扬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郑小林说,山阳区将持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敢于担当的魄力、干事创业的动力、破解难题的能力,让“忠诚担当怎么看,急难险重事上见”成为山阳区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生态旅游建设。以巡返村宕口修复绿化为龙头,将黄龙山片区沿线7个村与特色小(城)镇创建深入融合,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和谐伴生的综合旅游板块;高起点规划、大资金运作,加大山阳故城保护性开发力度;融合鲧禹治水文化和南水北调征迁焦作精神,推动南水北调第一楼建设;弘扬太极文化,努力将太极体育中心打造成AAAA级景区,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提升创新引领水平。突出创新平台提质,充分发挥金源企业资源配置中心、火马双创生态谷等孵化器、加速器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综合体、创新创业大厦建设,大力引进更多创新服务平台落户山阳区;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加强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发挥改革创新奖的激励作用,吸引和扶持更多人才到山阳区创新创业;突出创新生态优化,继续秉承“优于江浙沪,领先中西部”的开放思路,加快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强集聚,着力打造定位准确、功能互补的城市商务楼宇经济圈;腾笼换鸟抓转型,借助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退二进三”的典范工程;康养产业抢先机,以黄龙山国家级特色小(城)镇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为契机,将卢亮沟户外出发营、三利达弓箭文化旅游区与巡返大庄园、药王庙、承享生态园、黎明脚步公园等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康养旅游生态链。
郑小林说,山阳区将以此次“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为契机,全力补短板、优环境,让更多改革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助力我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贡献山阳力量。
一是城区品质再提升。持续探索融资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在前两年完成10个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总投资99亿元的11个“百城提质”项目和总投资72亿元的10个城中村安置房项目,提升城区品质。
二是人居环境再提升。借助“四城联创”,着力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四项工程,让天更蓝、水更清、绿更多、景更美。
三是群众满意度再提升。以党群360项目、红色物业和社区养老为抓手,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楼院“党群议事会”、物管小区“红色物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三个全覆盖,通过基层组织全方位服务、各界群众全方位参与,绘就“党群同心圆”,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点评
焦作大学教授王明英:
山阳区通过此次学习,开阔了眼界,取到了真经,提高了对市委、市政府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战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同时,对扬州的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可持续发展理念感触颇深,将紧紧抓住天时、地利、人和,补短板、转方式、惠民生,用高质量发展满足山阳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郑小林区长说得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山阳区通过比较自身与徐州、扬州的差距,立足本地实际,提出了三个“突出创新”,即突出创新平台提质、突出创新主体培育、突出创新生态优化,句句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方面提出了“优于江浙沪,领先中西部”的开放思路。在经济转型方面提出了“强、抓、抢”三字战略,“强”是指现代服务业强集聚,“抓”是指工业企业抓转型,“抢”是指康养产业抢先机。这种发展思路和战略充分显示了山阳区委、区政府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