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到宿舍打扫卫生……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劳动无足轻重。记者走访多所大中小学校了解到,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也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受访教师表示,当前,不少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青少年缺乏劳动认同感,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更缺乏自我劳动的习惯和意识。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心雨zyh:重视学分轻实践,独立生活难过关;不会劳动可不行,人生路上难走远。
@赵银梅: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家长要有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引导孩子做家务,让他们体会家长劳动的不易,学会感恩。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劳动意识。
@风开季节:说真的,如今的青少年根本就没有机会劳动,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基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他们动手干活,家长不肯、老师不愿。所以,寻找青少年劳动能力退化的根源,先要想一想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出了问题!
@清宵听雨夜梦归:如今,老师和家长过度崇尚学分,导致青少年缺乏劳动机会、劳动能力退化。要解决这个问题,成年人必须多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让他们热爱劳动,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
@水晶小草:我认为,社会上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歧视体力劳动者,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从事体力劳动。所以,青少年劳动能力退化与整体社会风气有关。
@不知潇湘在何处: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动手、多劳动,这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生活能力。
@南宫卿宇:希望广大家长不要太溺爱孩子,我们应该多让孩子参加劳动,这是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有助于他们以后独立生活。
@庐人境: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还有劳动课程,老师教大家剪纸、园艺等技能,这样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一生受益。希望现在的学校也开设劳动课程,并与时俱进地设置实用性较强的实践作业,提高孩子们的劳动能力。
【下期话题】
观众与演员
5月12日,德云社演员张云雷的一段相声视频引发关注,他和相声演员杨九郎一唱一和,拿国难“抖包袱”的节目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批评,张云雷随后赶紧道歉。
对此,有网友认为,观众与演员是“鸡和蛋”的关系,有什么样审美倾向的观众,才会有什么样的演员,因为他们只有取悦观众才能走红。网上关于这个段子的视频显示:当张、杨二人无底线地一唱一和说到“笑料”时,台下的观众爆发出了一阵阵哄笑声。据媒体报道,观看这场演出的观众达4000人之多。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