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4月26日,《身边的榜样》采访团如约来到马村区人民医院,采访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医生”的该院儿科病区医生赵飞琴,她开具的“良心药方”自然是绕不过的话题。
赵飞琴一边回忆,一边为记者描述当时的场景。2018年7月24日12时许,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七八个月大的孩子急匆匆地走进值班室,声色慌张地问:“哪位是医生,快来给俺孩儿看看吧!”当班医生赵飞琴赶忙起身,简单安慰这对夫妇后,一边向他们询问病情,一边查看孩子的过敏反应。经查看,赵飞琴发现孩子脸上、颈部、胸前有许多红色丘疹,但精神状态尚好。
赵飞琴详细询问了孩子出疹子前的饮食以及接触物等情况,当了解到孩子是第一次吃含有蛋清的蒸鸡蛋后出现了疹子,她判断这可能是蛋清过敏引起的丘疹。
考虑孩子精神状态还不错,不需要特殊处理,赵飞琴就给孩子开了4片抗过敏的药,并根据孩子的月龄和体重,叮嘱这对夫妇一次喂食1/4片药,且在孩子吃药后观察半个小时再离开医院。半个小时后,孩子身上的丘疹大部分已经消退,赵飞琴放心地让这对夫妇带孩子离开了医院。
孩子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作为父母,悬着的心也就放进了肚子里。再次喂药时,看到了当时的收费票据,不再为孩子病情焦虑的这对夫妇颇为惊讶:诊查费3元、西药费1角9分钱。为了向医生表示感谢,夫妻二人把这张收费票据拍成照片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本报记者看到照片后,经多方打听才找到这对夫妇,并了解到当时值班的医生是赵飞琴。经过报道及该新闻事件持续“发酵”,就有了“最美医生”赵飞琴开具“良心药方”的爱心故事。
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体采访团,赵飞琴很淡定:“让最少的药发挥最佳治疗效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医院的传统。”
赵飞琴坦言,若是其他同事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这样处理。对于因此成为网红一事,赵飞琴毫不讳言:“患者花钱多少不是治病的关键,医治的重点在于诊断准确、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的负担是医生应有的医德。”
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一名医生因一张处方成为网红,既是网友对赵飞琴医术的肯定,更是大家对其医德的褒奖。
参加工作以来,赵飞琴始终坚持钻研医学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和掌握了科学的诊治方法。随着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很多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要求。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赵飞琴不断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升自己的医学专业素养,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出色完成临床诊治工作的同时,赵飞琴还承担着带实习生的任务。她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实习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理大胆安排他们参与临床实际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
多年来,赵飞琴全身心为患者服务,经常为经济困难的病人提供帮助,严格遵守医生职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品德和操守。
全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蔡国军对赵飞琴的事迹极为赞赏,称赵飞琴是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典型代表。
记者手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医生则是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希望广大医生都向赵飞琴学习,像她一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修医德、行仁术,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