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记有办法,修路打井上项目,绿化美化加亮化,贫困村里有变化……”在武陟县小董乡南归善村,乡亲们编写了这段顺口溜,夸赞驻村第一书记文成。
一个年轻的“80后”第一书记缘何赢得乡亲们如此赞誉?
2016年8月,时任武陟县安监局行政事项服务股股长的文成受命到南归善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的头一天晚上下了场大雨,一大早文成在村里看到的情景让他至今难忘——村里的泥土路混合雨水后成了“水泥路”,一脚踩下去,鞋底都是厚厚的泥,湿滑难行,短短200多米长的路,愣是走了十几分钟。
南归善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19户62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39人。一路走一路看,村子的贫穷落后让文成大受触动——村里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夜里一片漆黑……
“既然上级派我来扶贫,村子不富起来,我不能走人。”文成横下一条心,把带领这个省级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小康路作为自己驻村扶贫的目标。
驻村后,文成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实地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贫困户关全旺脑梗留下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一家7口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文成到他家里走访时,关全旺的妻子顺口提起想给丈夫体检一下,因家里缺钱一直耽搁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文成第二天就开着私家车带着关全旺到医院给他进行了全身检查。
“文书记真不错,自己掏钱带着全旺去体检。”很快,这个消息在乡亲们中传开了。
有了乡亲们的肯定,文成的干劲儿更足了。他积极争取资金,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并且重新规划修建排水沟。眼看着家门口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主要街道的墙面进行了美化粉刷,路边还装上了漂亮的围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喜上心头。
更让大伙儿高兴的是,地头新打了4眼灌溉井,村里新打1眼饮水井,新建1座供水站,昔日浇地、吃水的难题全都解决了。村里还装了66盏路灯,夜晚的村庄亮起来了。
一项项基础设施项目改变了南归善村落后的旧面貌,而文成并没有停下扶贫的脚步。2017年年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轮换,文成可以选择离开,但他考虑到村里各项工作已陆续展开,扶贫产业正在谋划,村民还没有过上富裕日子,放心不下,主动申请留任。
之后,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趟趟外出考察项目,寻找能够长久带领村民致富的产业。他们白天参观考察,晚上研讨分析,终于成功引进了适合南归善村实际的编织袋加工扶贫车间。
今年3月,村里的扶贫车间建成投产,解决了8名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人均月增收1500余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驻村两年多来,文成扑下身子、投入真情,力拔穷根、带民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南归善村正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