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举行“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培训会
扶贫动态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村子不富,我不走人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扶贫“小表格”发挥大作用
王小仃: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5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小仃: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
本报记者 赵改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她为人爽快,办事利落,更厉害的是,她从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她就是修武县七贤镇孙窑村村民王小仃。

  王小仃今年55岁,过去,由于致富没有门路,她虽然干过服务员,开过小食堂、面包房,但都没挣到钱,加上她和丈夫身体都不好,经常吃药,每年也支出不少医药费。王小仃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2018年3月,焦作市各级扶贫部门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孙窑村对口帮扶单位焦作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邀请市人社局到村里开专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让王小仃看到了改变生活的希望。

  会上王小仃看到一则招收折手提袋工、各村可以设立代办点的启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跑到焦作和修武五里源等地学习了十来天,掌握了折手提袋的全部技术。

  “一个人学会这手艺作用不大,若是村里有更多兄弟姐妹学会了这手艺,在孙窑村设立一个代办点,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那就方便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孙窑村第一书记李高锋说。他和村党支部书记秦记山了解到王小仃的想法后,积极同来料供应商——焦作市幸福人家日用品有限公司联系,请其在村里设立一个代办点,作为孙窑村的扶贫车间,使村里的贫困户和普通群众都有活儿干,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代办点的申请很快得到供应商同意。但场地不好找,村里的办公条件比较简陋,确实腾不出专门用房可供其使用。

  这时,王小仃站了出来。她对李高锋说:“把代办点放在俺家里吧。”

  她拿出1万多元积蓄,为自家院子加盖了透明、不漏雨的彩钢瓦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她拨付资金2000元,购买了6张大号长条桌,一个简单实用的扶贫车间就这样建成了。

  王小仃开始忙碌起来。大早上她同幸福人家日用品有限公司联系,负责清点到货的包装纸件数,然后组织10多个贫困群众,进行折叠、刷胶、穿绳、打包等劳动操作,晚上还要将折好的手提袋交给对方装车拉走。

  王小仃统计了一下,每个劳动力不耽误做饭、接送学生,每天至少能折400个手提袋,每个手提袋工人得8分钱、她得2分钱,每天工人能得32元钱,她能得80多元钱。时间宽裕和手快的工人,每天能折500个甚至600个手提袋,得到的工资就更多了。去年,王小仃一人的收入是3.2万元,成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既不耽误做饭、接送学生,还能在家门口赚钱,村里的贫困户及其他中老年妇女、留守妇女很快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每天有10余人到王小仃的扶贫车间务工,王小仃的扶贫车间每天出货量保持在4000个至5000个。

  一年来,这个扶贫车间先后为“六个核桃”、“博农”牛奶、“婉慈”冷敷凝胶、“怀恋”山药粉等厂家和品牌,折叠、加工各类手提袋160万个,受到厂家和消费者的一致肯定。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