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 通讯员秦彬)5月16日一大早,博爱县许良镇南道村南头儿热热闹闹,三五成群的人聚在田间地头有说有笑地忙着种植生姜。“在这儿种姜已经十来天了,干一天给四五十元钱,不但离家近还能赚点钱。”邻村的村民张社会一边聊着一边忙着埋姜苗。
在外工作十几年的裴中林一直和农业种植打着交道,回村后,在南道村委的支持和鼓励下,流转了土地,成立了合作社,开始种生姜,一心想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裴中林说:“我父辈种过生姜,今年我承包种植了60亩生姜,每天需要70多人来帮忙,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希望到11月份能有个好收成。”
这样热闹的种植场面不仅出现在南道村,许良镇的其他村里也能看到。小东庄村新发展生姜种植20亩,陈范村新发展辣椒种植30亩,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脱贫的“造血”能力,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为充分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博爱县制定了发展农业产业的扶持办法,对贫困户发展林果、蔬菜等特色种植实行不同补贴标准的资金奖励。为解决一些贫困户缺乏技术、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难题,许良镇的赵后村、陈范村两委召集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讲解,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合作社代种代管方式,将补贴资金折合为入股股金,双方签订协议,合作社(公司)根据收益向贫困户发放利益分红。赵后村、陈范村在许良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与江陵堡村、南道村加强沟通合作,确定了“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发展新路子。
目前,陈范村成立的农聚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天赐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种植红辣椒,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原材料。赵后村与江陵堡村、南道村联合,通过青花苑家庭农场和博爱县良友农业专业合作社,就生姜的种植、深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发展,积极探索“电商+扶贫”的发展模式,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
据许良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介绍,今年该镇计划新增种植辣椒、生姜等经济作物100余亩,将带动9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