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①)过夜经济风生水起,民宿经济崭露头角。
如今,全域旅游涉及的餐饮、住宿、环保、艺术、康养、度假、摄影、会展、总部经济等多个产业,加上现有的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以及文创产品背后的制造业,构成了修武县产业强县的基石。可以说,美学经济引领下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让小县城站上全新的发展大平台。
机制创新:让旅游站上制高点
在修武,全域旅游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党政统筹的“一号工程”,县委书记、县长“站台”服务,产业联动,部门联动。在全省率先实施旅游综合治理“1+3+N”工程,联合16家执法部门建立旅游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旅游物价巡查大队+旅游食品安全监管大队”综合执法体系,设立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荣获“河南省旅游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同时,《修武县产业发展规划》将旅游业确定为“十三五”战略主导产业。将旅游部门设立为前置审批部门,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系列规划,都要以《修武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
“云上的院子”是修武县打造的精品民宿代表,这个隐身于深山古村的民宿,自去年开业以来人气火爆,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一房难求。修武突破用地归属让这个项目顺利落地,机制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的变化,正在让小城气质发生深刻的改变。
理念创新:让美学点燃转型引擎
一切发展,都离不开人们对美的追求。以“美”为引领,修武县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头脑风暴”。一轮轮国内外美学知名专家来授课,一批批北大、清华和美国哈佛、宾大的顶尖院校学者、设计师走进修武,一个个美学规划被列入蓝图,一个个美学项目落了地……美学经济正在实现全产业覆盖、全链条延伸。从景区到城区,从工业园区到农业综合体,美学符号、美学元素无所不在。
修武的“四好农村路”,别具一格,彩色路面、彩色边坡、彩色村庄等与路边颇有野趣的石头及小建筑呼应,在视觉和观感上形成了美的冲击。
修武的老旧空心村,越老土越值钱。七贤镇用美学理念改造了孙窑村的9套民居合院和老窑洞,在网上一推就被北京人、上海人租走6套,一租20年,租金30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乡村美育教育。七贤镇宰湾村有个七贤书院,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教乡村的孩子们剪纸、刺绣和陶艺,孩子们做的小陶器还被当作旅游纪念品。由顶级设计师设计的美学小建筑,让乡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感受美、感染美,身边有美,心中向美,为他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融合创新:让旅游供给更有品质
“旅游+城建”突破提升。推进“风景下山、旅游进城”。投资249亿元实施69个城市建设项目,投资20亿元在城区建设AAAAA级标准云台古镇,投资100亿元在云台山建设云阶康养小镇,修武县全力打造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
“旅游+民宿”破题起势。围绕打造“北方民宿之都”,提出“南有莫干山、北有云台山”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意见和扶持政策,投资5000万元建设民宿专用公路,30家精品民宿对外开放,“修武民宿”成为修武旅游新IP。
“旅游+农业”活力激增。一朵菊花开出一个冰菊小镇,经过美学设计的冰菊每朵卖到20元,经过美学包装的一个采摘节就把新庄大枣全部卖完。韩庄驿站等多个农业旅游综合体和修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创新作为,打造农业新业态。
“旅游+文体”成果丰硕。举办集旅游节、音乐节、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于一体的云台山夏季英雄会,打造了修武旅游专属“黄金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云台山夏季英雄会,创造了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21.96万人次的最新纪录。云台山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管理创新:让旅游服务更优质
创新交通服务。建成全省唯一的旅游专用高速——郑云高速,建成郑焦城际高铁修武站,云台山通用机场被列入河南省“十三五”交通规划,借助高铁、高速,修武全面融入郑州1小时通勤圈、中原城市群旅游消费圈。专用景观路、“四好农村路”和民宿旅游环线,让乡村公路蝶变成风景路。
创新综合服务。旅游服务再立标杆,县委书记担任“首席服务员”,“五员一体”(人人都是安全员、保洁员、服务员、救护员、宣传员)实现了从“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向“感动每一位游客”的提升。
创新智慧服务。智慧旅游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以及多个APP软件和公众号,通过掌上终端为游客提供便捷化服务。2018年全国全域旅游信息系统建设观摩会在修武召开,云台山被评定为河南省首批三钻级智慧景区。
创新人力服务。与台湾慈明中学、上海交大、借宿等合作,培养旅游一线精英队伍;聘请中国两院院士、欧美同学会精英,建立修武专家人才库;成立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培养全域旅游发展人才。
带动创新:让旅游效应最大化
经济带动效应。创建三年来,修武县游客接待量由2015年的736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1283万人次,年均增速维持在20%以上。接待旅游过夜游客由257.5万人次增长到55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5.16亿元增长到43.51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15%以上,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24%以上。
品牌带动效应。借力创建,修武县不断放大县域旅游品牌叠加效应,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等多项国家级称号。云台山景区在央视“2018年大国之旅”评选中位列全国245家AAAAA级景区第三名,云台山国际旅游节荣获“中国优秀节事奖”称号。
扶贫带动效应。旅游业富民扶贫,全县涉旅从业人员达3.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全县在册登记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借助旅游实现脱贫。2018年全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会在修武召开,同年荣获“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