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①)沁阳市“三水润沁”工程,通过调引黄河水、蓄住沁河水、兴利丹河水,为护城河、天鹅湖提供了丰足的水源。
为了蓄住“天上水”,我市利用孤山湖水库、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和渠系,将“天上水”送入城区水系,形成大连通。通过新开挖河道打通城区水系,完善引水、调水、蓄水设施,形成了“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美景。修武县通过对马鞍石水库、群英水库除险加固,兴建白龙潭水库,为宁城公园、七贤公园、运粮河提供了丰足水源,提升了县城品位。孟州市利用19座水库蓄住的“天上水”等为水源支撑,规划建设了“九河九湖一环城,十九水库四湿地”的生态水系,建成了20公里长的环城水系,河道生态水量达500万立方米,并规划新建了汶水湖、太子湖、南湖等滨河公园。该市通过汶水湖工程,带动了“老家莫沟”美丽乡村建设,如今,“老家莫沟”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以上。
为了用好“幸福水”,我市借助周边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南引丹江水、黄河水入城,北蓄“天上水”调节,西用过境地表水,融汇进城入水系。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除解决修武、武陟、温县、博爱和城区人民群众吃水外,还实现了生态供水。2017年,我市首次实现了南水北调生态供水,18天供水180万立方米。去年,我市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60天,补水4600万立方米。我市还把博爱、中心城区和修武连为一体,利用城区6条纵向河道,与南部的新河、大沙河、蒋沟河、引黄入焦干渠以及灵泉湖等河库交织贯通,营造滨河景观,构建大循环的城市水系。市引沁灌区把引来的“过境水”注入孟州陵区库池,为当地引水补源、环保用水、城市水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多元联调聚水润怀川,换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沛的水源使我市由缺水城市变成了“中原水城”,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引黄入焦工程把黄沁河水引入城市水系,年引水可达33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不仅缓解了项目区用水紧张局面,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改善了市区周边生态环境,还为大沙河及龙源湖提供了稳定的生态景观水源。如今,沁北干渠2公里变成了水面宽25米、柳绿花红的景观带,沿渠两侧地下水上升5米左右。
大沙河因为有了水,从一条臭水河变成了城市公共生活的大美舞台。特别是大沙河10公里长的城区核心滨水景观带,成了生态与文化、景观与水利相结合的滨水景观带,结束了我市城区没有一条大河的历史。
因为有了水,我市孟州、温县、博爱、武陟、沁阳等县(市),建成了河湖畅通、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系,生态供水、工农业用水有了保障。温县年可引用黄河水1.3亿立方米,扩大补源面积186平方公里、以灌代补面积23万亩,年补充地下水0.5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水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博爱县以打造集防洪、供水、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系为目标,按照“健康安全、水通水清、生态环保、人水和谐”的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理念和水通、水活、水清的总要求,先后投资5亿元,建成了“三纵五横两湖一湿地”城市水系,再现了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秀美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