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定兴)残疾人志愿者为市民现场义务服务、医院志愿者为市民现场量血压、残联工作人员为市民现场宣讲扶残助残意义……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市残联联合市妇幼保健院、解放区残联、山阳区残联等单位,在市东方红广场开展“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营造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助残日系列服务活动。
当日8时30分,解放区爱心港湾志愿服务队的10余名残疾人志愿者,在队长邓富平的带领下,到广场西侧摆好桌椅,为市民提供家电维修、修补衣物、盲人按摩、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他们虽然都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但依然凭借耐心、贴心的志愿服务态度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的城市传播爱和温暖,他们(指残疾人志愿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很让我敬佩,也让我感动。”接受过志愿者的按摩服务后,市民李女士感触颇深地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市妇幼保健院、焦作同仁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也在现场为市民开展免费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现场,主办方还精心制作了有关扶残助残、听障儿童国家免费救助项目资助条件等惠民内容的宣传版面,并积极向过往市民宣传助残日的意义。
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
据了解,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目的是引导广大残疾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充分地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氛围。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增强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这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的日子,市残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残疾人的需求,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为残疾人办实事、谋福利,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一致好评。
5月17日,市残联党组书记张喜科、理事长张继东、副理事长王国龙,分别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金蕊儿童康复中心看望慰问残疾儿童,给孩子们送去价值4000元的图书及玩教具。同时,市残联领导真心祝愿小朋友们积极康复、努力向上,早日融入主流社会,并高度赞扬了一线康复教师对孩子们的辛劳付出。随后,市残联领导又到中站区、马村区,分别慰问了两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及慰问品,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立,早日实现脱贫。
5月15日上午,带着市残联党组的关怀,市残联副理事长王国龙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走访慰问了所帮扶的武陟县三阳乡塚头村残疾人户及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牛奶、火腿肠及消夏用品,并与残疾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面临的困难,鼓励他们要自尊、自强、自信。王国龙还与驻村工作队员到田间地头,察看了小麦及辣椒的长势,并与村干部探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今年的助残日,从市残联到各县(市)区残联都进行了精心准备,目的是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助残日主题活动的广泛开展,呼吁社会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扶残助残的爱心事业中,将爱传递下去,给特殊群体一分爱的鼓励与支持,提振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市残联党组书记张喜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