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是徐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以“高科技、信息化、前瞻化”为方向,加大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培养发展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吸引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江苏鑫华、博康集团、台湾正崴等一大批知名IT、ICT企业和项目在这里落户。2018年,徐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业产值同比增长17.2%。
战略布局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化发展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紧盯行业风口,徐州市闻风而动,“起舞”前沿,下大力气进军集成电路产业。2017年9月,徐州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坚持重点突破、政策引导、集聚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着力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实现重大突破;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品牌产品,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技术高端化、产品多元化、产业集群化,努力把徐州打造成为重要的区域性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基地。
近两年来,徐州市在集成电路材料和装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光刻胶、光刻机、刻蚀机、纳米孔径分析仪、半导体多晶硅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一批半导体材料和装备企业落户徐州。在ICT产业方面,2018年,徐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超过20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2018年3月,徐工信息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国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截至2018年,徐州市云服务资源总量达1900个机柜、12000台服务器、130PB,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40G)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引进软通动力创新综合体、中软国际、甲骨文等项目,初步搭建“基础平台+整合共享+应用开发+运营推广”的大数据产业链条。
政策聚焦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
2018年2月28日,徐州市出台《关于2018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将集成电路和ICT产业列为徐州招商引资的四大产业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徐州市加大电子信息产业招商选资力度,重点突出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面向国内外电子信息重点区域、知名企业、配套企业、服务企业制定招商路线图,实行精准化招商,实现从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产业基地、总部经济招商的转变。瞄准高端集成电路,重点引进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和封装测试企业;聚焦新型智能终端集聚,引进智能手机生产线和智能电视生产线项目;重点引进信息技术新兴业态,以华为、中兴、软通动力、中科曙光等大数据中心为基础,依托本地企业,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此外,围绕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与云计算三条产业链,徐州市紧盯产业链中核心环节,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互补企业、关联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集聚发展格局;进一步鼓励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和服务企业在徐投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发展配套设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产业;支持电信运营商在徐投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产业要素资源逐渐集中、上下游配套逐渐完善的良好局面。
骨干企业是一个优势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徐州市优选入驻徐州的重大项目积极培育,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通过财税优惠、项目带动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人才、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整个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申报国家规划布局重点企业,参评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对于入选企业给予税费优惠;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按照上市融资的要求组织评选上市重点培育对象,对进入上市重点培育对象的企业,给予补助,对成功上市的企业,市级财政给予奖励;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发展壮大。针对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的问题,徐州市大力扶持甲骨文、英才教育等培训机构和培训企业,旨在将徐州建成富有特色、辐射面广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对于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岗位操作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断层现象,徐州市还筹划大专院校建立中高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根据软件行业具体的岗位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软件维护、软件销售等方面的复合人才。
资源集聚
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街道的新微半导体产业园(加速器)内,台湾正崴集团旗下的几栋厂房人来人往,格外醒目。从2017年下半年签约成功,到2018年初厂房建成、设备调试完工,3月份成功试产CCC电子产品零配件,这是正崴落户的“徐州速度”,也是新微半导体产业园成立的初衷:实现资源集聚,加速培育、孵化一批新材料、微电子项目,让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甚至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代表性项目。
2018年9月,总投资20亿元的中科智芯半导体封测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设备的测试和试生产,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生产12寸精研片12万片的产能,将进一步补强徐州半导体封测产业链。
2018年12月6日,云意电气2万对二极管出口法雷奥集团,完成了与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领头羊的首次战略合作,成为法雷奥集团唯一一家电子产品供应商。目前,云意电气投资3.5亿元建设大功率二极管技改项目正在推进整流器、调节器的新品开发。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大功率车用二极管18000万只、高效二极管5000万只,形成年产值5.84亿元。在此支撑下,云意电气将与宝马、大众、奥迪等行业龙头开展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高端合作。
在美丽的徐州国家高新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厂区内,有4个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各自成立的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特色的企业,而它们点燃了一个新兴产业集群最初的星星之火。从教授到企业老板的十几年间,华洋通信科技的创始人钱建生在中国矿大和徐州高新区从资金到用地再到政策的全方位支持下,实现了当初转型的初衷。在4位教授的引领带动下,先后有48家安全装备企业集聚高新区,“中国安全谷”在徐州初具规模,2017年产值达400亿元,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鑫华半导体5000吨半导体多晶硅投入生产,打破了国外5000吨半导体多晶硅垄断;天拓集成电路装备科技园、邳州半导体材料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眼下,徐州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完备、产业生态活跃,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向产业基地不断集中,一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集成电路和ICT产业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徐州市已吸引了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博康集团电子束光刻机、徐州大晶新材料的千吨级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项目落地,形成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邳州市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和新微半导体加速器、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金龙湖科技谷三大载体平台,特色突出、协调发展。到2020年,徐州市将建成布局优化、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记者感言
精力集中、政策聚焦、资源集聚……徐州市将集成电路及ICT产业打造成为全市最具爆发力的产业,在半导体材料端、设备端集聚了全球第三大的半导体晶硅材料生产企业——鑫华半导体、全球领先的光刻设备制造企业——博康集团、国内最大的蓝宝石图形化衬底片生产企业——同鑫光电,台湾正崴高端手机供应链、鑫华半导体级多晶硅、协鑫大尺寸晶圆、中科院微电子所徐州半导体创新中心、华进半导体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并已形成助推产业做强做优的三大载体平台。徐州的经验证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应围绕产业配套、延链补链、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推动软件与硬件、制造与服务、产品与网络融合,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园和平台建设项目,延伸传统信息技术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