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传胜)为彻底治理“散乱污”企业,杜绝其反弹,近日,市生态环境局表示,群众如果发现“散乱污”企业,可随时拨打12369环境热线进行举报。对提供“散乱污”企业线索的,市生态环境局经核查属实,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举报奖励。
前段时间,按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统一部署,我市新发现并取缔了84家“散乱污”企业,对“散乱污”企业的集中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攻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成果,我市建立了长效防反弹监管机制。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110余个乡(镇、街道)政府(含工业集聚区管委会),已向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办公室递交了《“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承诺书》——对辖区内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产业布局规划、装备技术水平落后、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实施“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设备、清除产品),并依法坚决关停取缔,同时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机制,发现一家,取缔一家,坚决不允许“散乱污”企业出现反弹。
为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方便群众举报投诉,市生态环境局给出了界定“散乱污”企业的标准:一是未经审批的有色熔炼加工(炼铁、炼铝、炼铜、炼铅、炼锌等),橡胶生产(再生橡胶、橡胶粉加工、轧胶、橡胶制品、废旧轮胎翻新),制革(皮革浸泡鞣制、树脂革制造),化工,陶瓷烧制,铸造,丝网加工(有喷漆工艺),轧钢,耐火材料,炭素生产,石灰窑,砖瓦窑,水泥粉磨站,废塑料加工,小炼油,胶合板生产,防水材料,沥青产品加工,矿产品和废旧物料破碎及焙烧加工,露天喷漆,无污染防治设施或露天的石材加工,经营性混凝土搅拌,“黑加油站”等企业;二是无环评审批手续和污染治理设施涉及使用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的印刷企业;三是无环评审批手续的、有喷漆工序的家具生产企业和汽车维修企业;四是矿石破碎、矿粉加工等产生严重粉尘污染、手续不全的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五是直接燃用燃煤进行生产的炉窑和锅炉(不包括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六是无环评审批或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水直排的电镀、化工、选矿、金属构件酸碱洗、表面处理、规模化屠宰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