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源沟村蝶变记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驻村更驻心,行动赢民心
扶贫长镜头
扶贫长镜头
博爱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
周敬敏:幸福生活从鞋帮车间起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朱原村第一书记孙海涛:
驻村更驻心,行动赢民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孙海涛(左)在向贫困户朱中良了解危房改造情况。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本报记者 王 颖

  2016年6月至今,1000多个日日夜夜。驻武陟县大虹桥乡朱原村第一书记孙海涛白天在田间地头、贫困户家里奔波忙碌,晚上在办公室与村两委干部商讨脱贫措施,他深深扎根贫困村,驻村更驻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

  “孙书记是俺家的大恩人!要不是他,哪有俺家现在的幸福生活?”5月20日,记者在朱原村采访时正巧碰到在村头干活的贫困户朱小红。

  今年43岁的朱小红一家4口人,妻子有精神障碍,两个女儿正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朱小红身上。2016年夏天,发病的妻子引燃了家里的房子。危急时刻,刚入村不久的孙海涛第一时间赶来,组织人员施救,及时灭火。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本来家里就穷,房又烧毁了,当时我想死的心都有。”朱小红说。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就在朱小红万念俱灰时,孙海涛给他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申报危房改造项目,通过大虹桥乡政府微信公众号“彩虹桥”为朱小红一家发起爱心募捐,武陟县粮食局拨付救助资金5000元。

  很快,朱小红家的新房建起来了。看着粉刷一新的新家,朱小红重拾生活的信心。在孙海涛的鼓励下,他坚持参加技能培训,学会电焊技术,有了一技之长,妻子的病情也大有好转。去年夏天,他的大女儿顺利考上河南农业大学,二女儿正在读高中。他对今后的日子充满着希望。

  朱小红一家的境遇是孙海涛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他按照“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技能培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危房改造等帮扶措施。2016年年底,孙海涛带领朱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39岁的贫困户朱小祥夫妻俩虽然都有劳动能力,但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紧巴。2016年年底,在孙海涛的鼓励下,朱小祥参加了两期技能培训,掌握了山药种植技术。孙海涛又帮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他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山药,一家人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孙海涛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些朱原村的美景图。“美呆了!”朋友们评论,“你真去了个好地方!”

  对此,孙海涛总是回个咧嘴大笑的表情。殊不知,为了打造这个“美呆了的好地方”,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驻村近3年的时间里,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半个多月才跟家人、孩子见一面。老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他没能在床前尽孝。女儿住院动手术,他赶到医院匆匆看一眼便回到村里。

  他不辞辛劳,一趟一趟给村里跑项目。驻村期间,他先后争取124.2万元资金硬化道路5.1公里,争取25.5万元资金修建排水沟1300米,争取23.1万元资金新建文化广场2个,争取28.2万元资金对村里的群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等进行改造提升,争取20万元资金扩建村里的慈善幸福院,在家户的房前屋后、零星的闲置空地,见空插绿、拆违还绿,让村里的环境变绿变美……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子发生了美丽蝶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