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源沟村蝶变记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驻村更驻心,行动赢民心
扶贫长镜头
扶贫长镜头
博爱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
周敬敏:幸福生活从鞋帮车间起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敬敏:幸福生活从鞋帮车间起步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温县招贤乡中辛村村委会西南角,一座红砖厂房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厂房,温县妇联颁发的“巧媳妇工程带头人”牌匾映入眼帘,车间里成品区、半成品区分隔合理,20余名工人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车间里一派紧张的工作场景。这里就是该村贫困户周敬敏创建的鞋帮加工车间。

  “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真是好,让俺一家过上了幸福日子,这恩情我一辈子都报不完。”提起如今的生活,周敬敏很激动。48岁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脸上洋溢着自信,浑身透露着激情和干劲。

  几年之前周敬敏则是另一番模样。那时候,她的丈夫患了脑梗,无法从事体力劳动,需要长期吃药控制病情。儿子和儿媳结婚不久便闹离婚,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去了南方。她的小女儿正在读高中,各项开销也不小。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周敬敏瘦弱的肩上,她整个人显得苍老又消瘦。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村里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敬敏一家也迎来了希望。在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帮助下,周敬敏买来一台二手缝纫机,在家里做起了鞋帮。她家的几亩耕地也种上了优质小麦,产量增加,收入多了起来。2016年年底,周敬敏家脱贫摘帽。

  看着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周敬敏的干劲更足了。随着对鞋帮加工行业的了解,开办一家鞋帮加工车间的念头在她心中越来越强烈。然而,购买设备、租赁厂房需要一大笔资金,她无力解决。

  了解到周敬敏想开办鞋帮加工车间,扶贫干部鼓励她大胆创业,勤劳致富,不仅帮助她申请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还协调将村里废弃的老面粉厂厂房作为鞋帮加工车间。驻村工作队的队员积极争取了4000元资金,帮助她整修厂房线路,配备了消防器材等。

  很快,周敬敏的鞋帮加工车间建成投产了。她很珍惜这次创业的机会,全身心投入车间的生产和运营中。

  为切实提高产量,吸引工人稳定务工,周敬敏制定了计件工资奖励办法,还组织高产工人免费出去旅游。这样一来,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天缝制的鞋帮数量多、质量好。

  周敬敏鞋帮车间的名气很快打了出去,销路根本不用愁。周敬敏一家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旧房翻盖一新,家具应有尽有,丈夫在车间里帮忙打下手,儿子也从南方回来帮忙拓展销路,周敬敏一家的幸福生活从鞋帮车间起步。

  富起来的周敬敏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她积极联系贫困户劳动力到车间里干活,教她们学习鞋帮缝制技术。目前,周敬敏的车间有工人22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5人,人均月收入1500余元。

  2018年年底,周敬敏被评为温县“脱贫致富带头人”,今年3月份还被温县妇联授予“巧媳妇工程带头人”称号。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