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徐州扬州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州经验之生态文明建设篇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本报记者 张 蕊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隔云龙湖远望徐州城区。
  ⬆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步道。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刘金元摄)
  ⬆徐州市滨湖公园花枝俏。
  ➡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游船码头。
 
   

  核心提示

  有着上百年煤炭开采史的徐州市,也曾生态恶化。如今,该市百年矿区经过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和景观再造,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拥有了一串“绿色名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1日,联合国人居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世界人居日庆祝活动,并颁发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徐州市从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推荐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成为当年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徐州市尽管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却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战略位置,主动抬高生态标杆,着力破解突出问题,使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之路。

  百年煤城蝶变江南水乡

  春夏交替时节,泛舟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只见湖水碧波荡漾、湖边柳枝摇曳、湖中野鸭戏水……好一派江南景象。置身美丽的潘安湖景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废弃的采煤塌陷地。

  面对100多年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煤塌陷地,贾汪区从2009年开始进行规划和治理,创造性地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治理模式,使潘安湖景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潘安湖景区只是徐州市生态转型的一个缩影。如今,穿行在徐州市城区,最大的感受就是满眼绿色。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徐州市有130余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最多时有250多座煤矿,采煤塌陷地和采石宕口星罗棋布,成为城市的“生态疮疤”。

  为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资源,徐州市编制了一系列规划,先后对18万亩采煤塌陷地和3.4万亩工矿废弃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如今,昔日的采煤塌陷地九里湖、潘安湖等已成为徐州的“生态绿肺”。

  2018年,徐州市东、南、西、北4个方向都有新公园在建或筹建,其中在采煤塌陷地上建设的泉润公园占地约780亩,拥有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和绿色慢行系统。

  修复生态建设“公园城市”

  每天晚上,徐州市云龙湖边都会聚集大量参加健步走的市民,人数最多时达数万人。这么多市民集中在云龙湖边健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里生态环境的改善。

  2016年,云龙湖景区成为徐州市唯一一个国家AAAAA级景区,并免费对外开放。近年来,徐州市新增开放式公共绿地2000公顷。

  徐州市规定:市区沿街沿路面积在10亩以下的土地不能用于商业开发,全部建设公园绿地。另外,该市拆违添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增加城市绿色;重点做好沿路、沿水文章,全面实施生态景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滨水景观公园,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特色。

  采石宕口改造是徐州生态修复的点睛之笔。位于该市金龙湖畔的宕口公园是全国首座宕口遗址公园,被原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城市矿山治理样板工程。该市采用生态绿化、岩壁造景、历史遗存保护等方法,对主城区43处采石宕口实施修复,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5.8万亩,生态恢复率达82.4%。

  生态修复离不开水治理。作为“河长制”先行区,徐州市把落实“河长制”作为开展治水工作的总抓手,把打造生态河湖作为水环境治理的总目标,加大河湖管理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治”“管”结合,走出了一条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治水新路,成功创建江苏省首座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徐州市制订“地更绿”生态林业行动计划,持续实施“环、点、带”生态工程,大力建设沿微山湖、沿骆马湖“两环”生态圈和“七山七湖”生态点,同时组织实施荒山绿化、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精品公园建设、村庄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

  徐州市已建成11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云龙湖、潘安湖、大龙湖、九龙湖、金龙湖、九里湖等一大批公园景点和绿地景观成为城市的绿色地标。

  目前,徐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市民出行500米就可以步入公园绿地。

  “破”“立”之间优化产业结构

  人们谈到对徐州昔日的印象,都会说:“黑、脏、乱,就像一个大水泥厂。”

  从“水泥厂”到“公园城市”的变迁,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

  过去的一年,徐州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6项治理,共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5257家,取缔非法石料加工点217处,扬尘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全面加强。

  过去的一年,徐州市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下决心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5%,占工业投资的51%;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降低1.7个百分点,投资下降17.3%。

  过去的一年,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面落实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振兴方案,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2.9%,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徐州市优良天数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江苏省最大。伴随着“生态名片”越来越靓,徐州市吸引了微软、IBM、大唐电信、甲骨文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前来布局。

  记者感言

  徐州市生态转型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新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印证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说明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塌陷地变身美丽潘安湖

  本报记者 张 蕊

  1884年,有煤矿开始在徐州市贾汪区采煤。经过100多年的高强度开采,该区形成了13万亩的采煤塌陷地,积水平均深度在4米以上。

  2009年开始,该区结合周边环境,根据塌陷程度,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分步治理,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游则游。

  近年来,该区先后对7万多亩采煤塌陷地进行治理,潘安湖就是其中的杰作。该区请来北京、杭州两家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采煤塌陷地进行规划设计,在土地整理的基础上,搞旅游和湿地景观开发,建成了潘安湖湿地公园。

  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整治面积1.74万亩,总投资1.71亿元。该项目2012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运营,2014年5月二期工程建成运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该项目的实施,让采煤塌陷地变成湖阔景美、绿树成荫、游人如织的生态公园,成功打造了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样板。

  百年煤城变身生态宜居城

  本报记者 张 蕊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营造了宜业宜居的优美城市环境,使“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生态宜居之城。

  2018年10月1日,凭借在加强生态修复,推进固体废物智慧管理和源头控制、网络收集和转运、循环利用,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徐州市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用以鼓励和表彰世界上为人类居住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

  在此前的2017年1月,徐州市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徐州这座百年煤炭工业城,面对资源枯竭的困境,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把老矿区变成了美丽舒适的宜居之地。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