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近年来,市人才交流中心流动党委本着“以高质量的流动党组织党建工作,引领人才资源高质量开发”的工作思路,利用区域人才服务机构网格优势,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创新实施了“信仰导向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5月17日,全省部分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党组织“共建共享、共同发展”首次工作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会上,我市实施的“信仰导向管理模式”,向全省人才服务机构大力推广。
截至目前,市人才交流中心流动党委在册管理流动党员4502人,流动党委下设50个党支部,其中本地和外地实体党支部共14个、网络党支部36个。
“流动党员学历高、综合素质高、思想活跃、政治进步,是流动人才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大多分布在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该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坦言,由于人员分散、流动频繁,一直以来,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党建工作的难题。
创新理念
构建“信仰导向管理模式”
市人才交流中心以思想建设为基点,从完善人生、丰富人生层面入手,全力构建“信仰导向管理模式”,全面创新新时代流动党员党建工作。
流动党委成立以来,该中心通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寻找初心,牢记使命”“家风教育”等活动,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开展“唤醒身份·寻找初心”专题活动,深化了年轻党员对党的性质、党的历史任务、党的宗旨的认识,激励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学修同步、知行合一”专题教育活动,起到“不忘入党初心”的效果;通过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活动,引导党员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展望美好发展前景,将个人的前途事业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打造平台
畅通“互联网+党建”渠道
根据流动党员“流动”的特点,我市建立的“互联网+党建”模式,是促进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开展流动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借创建国家级人才就业服务标准化试点市的机遇,市人才交流中心对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使流动党员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做好该项工作,该中心建立8个党员QQ群、12个党支部微信群和流动党员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天纵英才网党员之家”,并在人民网的“全国党建云平台”注册,积极融入全国党建大平台。同时,我市开设微信党课,实现了党课微信直播。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我市不断增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日常有效管理能力,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渐步入正规化、常规化的轨道。
紧跟时代
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典型引领,发挥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先锋模范作用。2012年以来,市人才交流中心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宣传其先进事迹,引领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发挥流动党员的自身优势,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流动党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毕业生,市人才交流中心通过党组织这个平台,帮助流动党员始终与焦作保持联系,引导、帮助他们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发达地区的技术、理念、人才、项目引入家乡,为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共建共享
做好全省流动党员协同管理大文章
根据“郑焦融合、人才先行”“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跨地合作、共同发展”开展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思路,去年6月份,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了郑州流动党支部,与省人才交流中心签订流动党员党建工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协议,相继开展了跨党支部主题党日、流动党员上党课等学习教育活动。去年12月份,全省召开了流动党组织党建座谈会,23家人才交流机构的流动党组织签署了共建共享协议,为我省各级流动人才党组织有效管理流动党员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