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是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全县总面积481.3平方公里,辖5镇2乡4街道,总人口46.6万。踏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千年古温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正在发生令人震撼的美丽蝶变!
狠抓项目建设,让城市“名片”更亮
温县大力实施“410”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
以水润城,打造城水相依的秀水新城。该县投资5200万元完成了21.7公里环城水系和沿线公园、景观节点建设,将环城水系活水引入城区太极湖、子夏湖、慈胜湖,倾力打造“城在水中,人在画中”的水美县城。
以绿荫城,营造绿满成廊的城市环境。该县实施新洛路、温徐路绿色廊道建设和500公里“四好农村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357亩;建成古温国文化园、郭熙文化园、司马文化园、滨河公园和早春园、烟雨园、暗香园、兰若园的“4公园4节点”景观工程。
以文化城,塑造叫响世界的千年古县。该县投资26亿元,实施了太极小镇项目,完成了中华太极馆建设、东沟改造提升、杨露禅学拳处修复建设等工程;以历史名人和特色文化资源命名了郭熙大街、慈胜大街、古温国文化园等一批道路和公园,充分彰显了温县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业兴城,构建科技创新的产业园区。该县以“1363”工程为抓手,即实施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开展3大培育工程、建设6个专业园区、打造3条新兴产业带,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
推进城市“四治”,让城市“颜值”更高
该县以抓生态环境治污、抓交通秩序治堵、抓市容卫生治脏和抓公共服务治差的“四治”为主要抓手,坚持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用“绣花精神”做好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
在治污上,该县新建了产业集聚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通过河道清淤、河岸清理、引水补源、生态修复、截污纳管等措施,为居民打造了水美、岸美、景美的生态环境;开展了扬尘污染综合管控,使空气污染程度得到极大改善。
在治堵上,该县全面改造提升城市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建设新城路,打通断头路,改造主干路,修复破损路,整治背街路”,构建了外通内畅的道路系统。
在治脏上,该县聚焦城市“三种经营”、小广告、马路市场、露天垃圾堆放等破坏市容市貌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数字城管中心,采用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持续发力加强管控。
在治差上,该县在窗口单位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活动;通过合理规划城区中小学布局,进一步扩充教育资源;通过加快卫生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开展文明创建,让城市“气质”更佳
在文明创建方面,该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为主要内容,多形式、多层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参与率。
在志愿服务方面,该县共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去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200余次。
在选树典型方面,该县组织开展了“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选树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积极向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该县坚持治创并重、引领守正出新、推动文旅融合、加快产城互促、写好水绿文章,以城市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温县”中奏响诗和远方的交响曲,以浓墨重彩的温县篇章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