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扶贫动态
范村:建好“四个家” 铺就致富路
扶贫长镜头
偏远小村新事儿多
在扶贫一线奋斗是幸福的
扶贫长镜头
霍彬彬的脱贫致富梦
何小彩:蔬菜“种”出精彩人生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小彩:蔬菜“种”出精彩人生
本报记者 赵改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因为种蔬菜走上脱贫致富路,上过《光明日报》,被新华社报道过,今年44岁的何小彩俨然是武陟县詹店镇冯庄村一带的名人。她怎么也想不到,42岁后,她的人生开始出彩。

  5月22日,何小彩起了个大早,来到自家的蔬菜大棚里,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筐豆角。看着从省农科院引进的“金粉硕果”西红柿苗长得不错,何小彩的心里踏实不少。

  何小彩长得黑黑瘦瘦,朴实得就像地里的庄稼。过去,因丈夫身体状况不佳,里里外外主要靠她一个人张罗,去外地打工和种家里的3亩地,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2016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武陟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张新草和何小彩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她制订了大棚蔬菜种植脱贫方案。她和丈夫还参加了县里针对贫困户举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班,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技术。

  在张新草的帮助下,何小彩申请到了8万元的贫困户创业担保贷款,建起了4个钢架塑料大棚,种了豆角、洋葱、西红柿等蔬菜。两个月后,一季菜就收入6000多元。

  随后,张新草和詹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结合,帮助何小彩在本村流转了20亩土地,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致富领路人有多重要?何小彩最清楚。为了帮她找蔬菜销路,张新草建了一个“爱心菜”微信群,免费给她“做广告”。

  幸福的花儿是汗水浇灌出来的。何小彩告诉记者,一年中,她和丈夫经常3时30分就起床了,去菜地里摘菜,然后去卖菜,经常要忙到22时左右。“又种菜又卖菜特别辛苦,如果光种菜不卖菜就很轻松,可那收入少呀。”何小彩说。行情好时,她一天收入三四百元;行情不好时,一天也能收入一二百元。去年一年下来,扣除成本,他们有3万多元的收入。

  现在,何小彩和丈夫每天4时就到了地里,先在大棚里忙活,13时左右,大棚里热得受不了,他们就在露天蔬菜地里忙活。

  2017年年底,何小彩家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的腰杆更直了。

  “这比俺去外面打工强多了,我丈夫身体不好,干累了他可以休息一下。一天三顿都在家里吃,干净、卫生、可口。”何小彩爽朗地笑着,说她的下一个目标是给儿子娶媳妇,让家里添人添喜气。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