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鹏)全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市政府要求,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严厉执法,持续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截至5月24日,全市共排查各类合法企业(经营点)69649家、非法企业(经营点)2034家,派出督导检查组5541个,出动检查人员26565人次,排查隐患18464项,整改11028项,其中重大隐患37项、整改35项;治理违规违章行为5347起,关闭取缔企业251家,“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领导高度重视是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根本保证。4月20日,全市“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市安委办4月28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推进会,对专项行动进行再安排、再强调。市安委办5个专项督导组由副县级领导带队,每周对各县(市)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建立完善了周信息统计、跟踪督办、阶段通报等制度。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督导检查,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张林,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虎等行业主要领导多次安排部署和现场指导本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工作,有效促进了行业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
全面深入排查是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重要手段。进入专项行动第二阶段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严密组织,严格查纠。各县(市)区通过层层发动、督导检查等形式,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总要求,在各自辖区内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针对非法违法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在排查整治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市场监管系统:组织检查人员13801人次,排查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企业678家次,治理违规违章行为384起,关闭取缔24家企业;消防系统:组织检查人员2226人次,排查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企业193家次,治理违规违章行为205起,关闭取缔12家企业;教育系统:组织检查人员1960人次,排查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企业195家次,治理违规违章行为156起,关闭取缔58家企业;交通运输系统:组织检查人员1498人次,排查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企业51家次,治理违规违章行为1318起,关闭取缔3家企业;应急管理系统:组织检查人员1989人次,排查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企业33家次,治理违规违章行为155起。市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也对各自监管的领域和企业普遍进行了排查,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责任落实是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重要保障。5月17日,市安委办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推进会,对第二阶段工作进行通报,对第三阶段工作进行重点安排和强调。县、乡政府严格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压实农村、社区“打非治违”工作责任;积极推动行业监管责任,加强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整治,进一步建立完善“打非治违”工作“责任无遗漏、监管无缝隙、工作无死角”的责任体系,确保“打非治违”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全市“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市安委办要求,全市“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鼓足干劲,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强化执法检查,以实际行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信息反馈,确保“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