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一儿童节和第24个全国爱眼日(6月6日)的来临,“共同呵护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已成为全社会聚焦的热点,这也是我国自2016年以来连续4年将全国爱眼日的主题聚焦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那么,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成因是什么?家长、学校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防控?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焦作尖峰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王松田。
河南省眼科医师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眼视光、屈光手术学组副组长、中国尖峰眼科集团准分子激光技术总监、焦作尖峰眼科医院院长。
擅长各种眼表疾病、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手术、疑难青光眼和复杂眼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准分子激光、全飞秒激光、半飞秒激光以及板层刀(LASIK)治疗近视、散光和老花眼手术。于2007年3月在河南首家开展超高度近视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PRL)植入术,并于2012年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在全国40多家地市级医院带教及手术,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近视、超高度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手术6万多例,经验丰富。
王松田介绍,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然而,近视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家长和老师们之所以对孩子的近视问题后知后觉,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没有定期带孩子去作视力检查,以至于无法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所以,孩子的眼睛不只是查视力、配眼镜那么简单。近视眼防治没有神医、没有神药、没有神器。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预防,提前发现近视的趋势,预防远远重于治疗!
王松田提醒家长,幼儿期是处在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只有在良好的视觉环境下,视觉功能才有可能发育正常。而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些先天性眼病、屈光不正、弱视等情况如不早期发现,往往会影响到儿童的视觉发育,表现出视力低下等诸多状况。因此,儿童尽早作视力筛查可作为发现儿童早期眼病和视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视力筛查能及时了解幼儿视力不良和屈光不正,早期发现弱视、斜视和其他眼发育的先天异常,可提醒家长及时为幼儿进行矫正治疗,提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合理用眼,在生活中排除不利于幼儿眼睛发育的环境因素,保障孩子双眼视觉功能正常发育。
王松田介绍:“孩子的身体在发育,眼睛也在发育,所以一般度数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加深,再加上当前一些孩子的作业量比较大,所以近视发生率比较高,发生的时间也比较早,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儿童近视矫正方法目前有两种,一种是框架眼镜矫正,另外一种是角膜塑形镜控制。框架眼镜矫正适合年纪比较小,近视度数增长不快的人群,而且不接触角膜,没有发生眼表损伤的风险;角膜塑形镜接触角膜,晚上佩戴,白天摘掉,500度以下近视可以达到正常视力,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平均每年25度左右,对于用眼卫生要求比较高。所以,佩戴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抑制减缓近视发展的科学方法。角膜塑形镜类似于隐形眼镜,但又不同于隐形眼镜。普通的隐形眼镜戴上去之后只能让自己的眼睛视物清楚,但它不能防止度数的加深,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只需要晚上睡觉时佩戴、白天无须戴镜,孩子戴上去比较舒适。”
王松田提醒孩子和家长:“虽然佩戴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抑制和减缓近视发展,但角膜塑形镜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非人人适合佩戴;千万不要认为佩戴角膜塑形镜近视度数就一定不会发展,万事大吉。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科学的验配,佩戴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眼部卫生,注意定期来医院复查。虽然是佩戴角膜塑形镜可以使白天的视力接近正常视力,但是平时用眼习惯一定要科学,不要过度用眼,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
王松田告诉记者,焦作尖峰眼科医院自组建以来,多次开展以“远离近视,光明未来”为主题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益活动,组织义诊队先后走进沁阳永威中学和幼儿园、沁阳西万文星幼儿园、华苑新城幼儿园、温县实验中学、焦作四中,着手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健康档案,定期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屈光检查,并持续跟踪个人屈光健康状况,将近视发生率等相关数据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当地卫健委,对发现的视力问题及时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王松田表示,焦作尖峰眼科医院今后将把眼健康知识普及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病防治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民心工程去做,让儿童青少年获得更加清晰美好的“视界”……
(本栏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张闻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