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党建引领 共建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旗红 楼院美
创刊词
党建引领显成效 老旧小区换新颜
云 雀
关于召开焦作市金德利盛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临时股东会议的通知
公 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 雀
□何青春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资料照片)
 
   

  童年的样子,是给牛割草累了,往田埂上一躺,枕着瓷实的草袋子望着天。鸽群飞过去了,翅膀带着风声。白鹭飞过去了,如缓慢的云朵。云雀则一直高高地飞在田野的上空,热烈地歌唱。

  云雀不会远离,因为它们的巢就隐藏在纵横的田埂之中。顽皮的村童发现了它们的秘密,到了云雀孵蛋的季节,常常三五成群地在田野间寻找云雀巢。云雀巢非常隐蔽,不易找到,不过村童们有的是时间,整个童年,几乎都拥有过一两窝云雀。相约找云雀的时候是有规矩的,谁先发现就算是谁的,在巢口做个标记,其他人就不能再打这窝云雀的主意了。

  我发现的那窝,在山岗脚下一块名叫“老龙腰”的庄稼地头,一棵扇形的野草正好遮挡着巢口。我兴奋地趴在田埂上,轻轻拨开野草观察,云雀巢小巧舒适,用山岗上一种柔软又平整的野草铺就,四颗云雀蛋稳妥地躺在巢里。细细地看,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触摸,再凑近闻闻,瞬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直到有小伙伴喊:“快听!快听!咱头顶那只云雀叫得多响!是云雀妈妈发现咱们靠近了它的孩子,着急了吧?”于是竖起小耳朵细听,果然从那鸣叫里听出了焦急、紧张与责备。连忙整理好巢旁的野草,从田埂上爬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

  找到了云雀,心里便有了牵挂。小伙伴们在一起聊天,说的也都是云雀,你那窝有几颗蛋,我那窝云雀蛋有多漂亮。更少不了天天去田野里看望,不仅看望自己的那窝,还会顺道看看小伙伴们的。常跑到大人跟前问:“我的云雀再有多少天才能孵出来呀?”天天扳着指头算,缠着爷爷扎鸟笼。

  小孩子性情各异,等待云雀孵化的情形也大不相同。馋嘴的小孩,忍了一两天,竟把云雀蛋掏出来拿回家煮吃了。大人知道了便告诫道:“云雀蛋可不能吃!吃了会长蒙脸纱(雀斑)!小心变丑!”悄悄打量吃了云雀蛋的小伙伴,鼻梁上果然星星点点地洒着雀斑,于是对大人的话更加深信不疑。急性子的小孩则是另一番情形。左等不见小云雀破壳,右等不见有什么动静,一着急,就把云雀蛋掏出来捧回了家,嚷着要自己孵。又哪里懂什么孵化知识,不过是想当然罢了。放在温水之中,放到棉絮里头、塞进怀里……一日里把能想到的方法通通试了一遍,云雀蛋自然还是云雀蛋。这下可又急了,要打开蛋壳看个究竟。蛋壳打开,尚未发育好的小云雀耷拉着细脖子,一下子慌了神,后悔得直跺脚。一群小伙伴围着出谋划策,最后商量出来的挽救办法竟然是把它们放到鸡窝顶上那片阳光里晒,认定有了阳光的温度,小云雀就能活过来。直到太阳偏了西,瓦屋的阴影把矮矮的鸡窝顶遮盖得严严实实,才终于死了心。小小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从此再不做那样的傻事了。有耐心等到雏鸟破壳的孩子,雀跃着把爷爷扎的鸟笼拿了出来,挂在院子里的石榴枝上。又强忍着等待了几日,等小云雀硬实些,好养活了,才小心翼翼地捉一只回家,放在用高粱秆做的鸟笼里养。从此又是另一番忙碌,上心地为云雀准备水和食物。天天去田野里为它找吃食,拎着用细草穿成串儿的蚂蚱回家,嘬起小嘴儿吹着口哨给它喂食,巴不得把所有的爱都一股脑儿地给了它。

  那时年少,只觉得云雀是极为平常的鸟儿,从没想过如果田野失去了这些歌唱着的精灵会是什么模样,更没想过我们自己也会变成鸟儿,变成迁徙的候鸟,带着从一片田野里学来的善良与热情飞离家乡,飞离那片印满我们足迹的田野。我们越飞越远,去看优雅的天鹅,去看飞来飞去的海鸥,去看高原的雄鹰,把故乡远远地抛在脑后。

  多年之后,某个倏然回望的时刻,耳畔首先回响起的就是云雀的歌声,记忆的帷幕缓缓拉开,对故乡的回望开始变得密集起来。春天里会想起家乡的茅芽与蒲公英;夏日里会忆及地头的泉水;会想起秋收时节田野的繁荣;想起大地被白雪覆盖,我们拿着枯枝在雪地上画小猫时清脆的笑声。再回想那些被我们“爱”过的云雀,心里暗暗生出愧疚与感激。家乡的云雀搭建起我们与大自然紧密的连接,教会了我们如何与大自然里的生灵相处,用歌声养育我们内心的柔软与善良。我曾在雪天救过冻僵的戴胜鸟,把它抱在怀里,喂它麦粒和清水,耐心地等它恢复体力,说着祝福的话把它放飞;曾轻轻捧起误入室内撞晕在地的燕子,抚摸它、安慰它,把它放飞到栽满杨树的窗外;曾悄悄放了弟弟抓来给孩子玩耍的麻雀,目送它飞向茂盛的国槐树丛;曾在春天的清晨赞美鸟儿的歌喉,在寒冬去荷塘看望一只孤独的白鹭。鸟儿常常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让我想要回到家乡去,想要像小时候那样躺在草地上听着云雀的歌声。

  在一个农事繁忙的八月回到了家乡。当我走进久违的田野,找寻当年看望云雀时常走的小径时,野草挡住了去路,寸步难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小小的村庄,再没有喜食青草的耕牛,也没有了割草人,曾经脉络清晰的田埂,被茂盛的野草遮掩。只好听从乡亲的建议,从新修的小水泥路绕行。如今的家乡,野草俨然成了日夜开疆扩土的王者,锄头与镰刀正在某个角落锈迹斑斑,身上结满蛛丝,灰尘变得厚重。水泥成了唯一可以抵御野草的盾牌,代替足印,捍卫着一条路的历史。曾经藏着云雀巢的田埂,茅草没过了放羊人的膝盖,几只静默的山羊在风来时露出脊背,让人想起深冬的残雪。我的目光在空中搜寻,耳朵不敢放过任何声音,喜鹊喳喳叫着掠过头顶,一只白鹭飞过荒芜多年的稻田,却始终寻不见云雀的踪影。诧异地向放羊的老人询问,得知云雀早已消失,但谁也说不清楚最后一只云雀离开这片田野究竟是什么时候。那天,我在田野里徘徊了很久,直到月亮明亮起来,野草丛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虫鸣。

  再次告别家乡,我注视着窗外,村庄向后跑去,田野向后跑去,松林向后跑去,渐渐地消失了踪影。

  回到生活的小城,回到我那位于一栋单元楼顶层的家,阳台上种着一簇从家乡移来的瘦竹。一个清晨,我坐在竹畔读书,稠密的鸟鸣里突然跳出一串熟悉的音符,是云雀!高楼林立的小区里也会有云雀么?我双眼一热,连忙起身搜寻,却发现并不是。那是一只体型极小的鸟儿,远没有云雀的机警,它会飞到我附近的屋顶,近到我可以看清它天真无邪的黑眼睛和它腹部砖红色的羽毛。那段时间我常常早起,仿佛和它约定了似的,我在窗下读书,它在对面楼房的屋顶不知疲倦地歌唱。那歌声总让我想起家乡的云雀,让我想起多年前跟随大人到田间去,在云雀的歌声里安心劳作的场景。我给它取名叫“小云雀”。

  与小云雀相伴了一段的时间,我平静的生活被外界打破,许多天都无暇上楼。多日之后再次到楼上去,推开书房朝南的窗户,小云雀已不知去向,只有半个薄薄的月亮望着我的窗口。小云雀不见了,我像故乡那位放羊老人一样,说不清一只鸟儿消失的日期。窗下的书桌上,还摊放着某个飘雨的清晨我为它写下的诗句:

  在我的窗外,在对面屋顶的一角

  每日清晨独自唱着婉转的歌

  你这音符一样的小鸟

  把我清晨的第一抹微笑送给你吧

  是你用歌声驱散

  我夜半听闻子规生出的悲愁

  把我读着的古诗句送给你,小云雀

  赞颂的、求索的、离别的、思念的

  也许人类的情愫你并不喜欢

  但古诗被诵读着的时候

  多像你的翅膀与歌声

  把窗外这半轮月亮送给你

  入夜的月亮还被喧闹追赶着

  深夜的月亮又太过寂寞

  只有清晨的月亮尚未消尽光芒,淡如一抹微笑

  把整个又绿又轻的清晨送给你

  竹叶滑落的雨滴

  荷叶摇着的晶莹

  连同我想念家乡的云雀时心头涌出的雨水

  那之后,我买了木心先生名叫《云雀叫了一整天》的诗集;曾把雪莱的诗歌《致云雀》抄写在心爱的本子上;到一个古村落后面的山谷里寻找过云雀的歌声。我终于又看到云雀是在网上,我搜索到云雀鸣叫的视频,视频里一只云雀热烈地歌唱着,它直直地飞向天空,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剩下我隔着屏幕对它轻喊: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