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进入新时代,徐州市站到了一个更高层级的新的历史起点,能否跑出发展“加速度”,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从2018年的营商环境建设年,到2019年的营商环境提升年,徐州市正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加务实的举措,培育营商环境软实力,激发加快发展新动能。
近日,徐州市民小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是他开办小吃店的工商营业执照。从网上提交数据申报,到营业执照到手,只有短短两天,创业刚刚起步的小刘高兴地说:“动动鼠标,两天就可以拿到执照,这种办事效率真高!”
这件事只是近年来徐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徐州市让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享受到了高质量的营商服务。
目标: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2018年6月5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吹响了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号角。该市提出通过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提升年、深化年等活动,用3~5年的时间,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运营成本低、政府服务优、创新创业活力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说了算,定了干。徐州市把优化“六大环境”文件分解为14大项、71子项工作;将“五查五整治”工作分解为22项具体内容,逐一明确任务清单,逐一落实责任单位,逐一督导制订整改实施方案;对标全国一流,推出各类服务举措709项,计划创建服务品牌59个。
徐州市从上到下迅速行动,铜山区提出创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区和区域营商环境引领区,泉山区提出在江苏省率先实施政务服务“一窗办理”新模式,市公安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2条,市城管局出台10项举措6条禁令……
目前,徐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放管服”改革走在江苏省前列;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交易登记并联审批与全城通办,被评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市城管局提供户外广告、门头招牌设置“不见面审批”服务,成为全国城管系统“不见面审批”标兵。
服务:为市场主体添活力
日前,徐州荣盈工程机械公司负责人到该市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域性联合评估”窗口办理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压覆评估等业务,只见窗口工作人员将荣盈公司地块信息输入数据库,几秒钟后便生成了各项评估结果。荣盈公司负责人说:“原本需要企业找第三方公司评估,现在政府提前帮我们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企业省时省力又省钱!”
为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实打实解决难题。近年来,该市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融资、人工、物流等各项成本,年均降低企业成本90亿元以上,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少换取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动能。
针对“五查五整治”重点任务,徐州市各级各部门共召开各类涉企座谈会1069场,征询梳理各类问题2979个。该市营商办负责督促各级各部门限期解决问题,目前已解决各类问题2077个,解决率达69.7%。
效率:让人民群众更便利
网上办,不见面。目前,徐州市几乎所有的政府服务项目都搬上了“政务云”。办理不动产登记证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你通过网上预约,到现场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办完。“不见面审批”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不见面审批”的程序如下:申请人在网上实名注册、提交申请、上传申报材料,审批部门在申请人申报材料齐全、真实的情况下,在承诺办结的时限内办结,并通过快递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目前,徐州市“不见面审批”事项突破1万项,覆盖率在90%以上,居江苏省第一位。
徐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引入“淘宝”概念,开设政务服务“旗舰店”,提供涉及公安、人社、公积金、交通、物价、教育、国土等部门的20多项便民服务。该市还在全省率先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新政务服务大厅安装报税缴税、政务审批等20套国内先进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30余种政务、便民服务,实现了从8小时常态服务向24小时全天候自助服务的延伸。
去年,徐州市各级各部门取消各类证明事项396项,办理各类审批事项、便民事项102.8万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45万余件,一次办结率76.1%。
记者感言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首先要解决思想根源问题。徐州市系统化开展思想武装、定位提升等“六大行动”,努力摆脱“地级市思维”,努力破除传统的“苏北意识”,努力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为营商环境建设凝聚了强大共识。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其次要真抓实干。徐州市提出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和瞄准全国一流目标的要求,围绕打造“六大环境”,出台“1+4”配套文件,实施“八大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五查五整治”,解决突出问题2000多个。
优化发展环境,徐州市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