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艳琴:如何练好陈式太极剑
太极名师进校园
努力练拳才能不断进步
温县: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完成“一赛一节”各项任务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极名师进校园
——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验学校一堂别开生面的太极拳课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跟着名师学太极拳。
  太极拳带来无限欢乐。 (本组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高小豹摄)
  快乐少年。
  过招。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立正!双手抱拳,敬礼!”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验学校操场上,民盟焦作市公共卫生支部主任委员、市武术名师、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张绍均,应邀给该校三二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太极拳课。

  5月31日下午,山阳大地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操场上,三二班同学们秩序井然。首先从中华武术抱拳礼开始,张绍均生动地给孩子们阐述了中华武术的文化品格。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有崇高的道德追求,我们崇文尚武、崇尚礼仪、热爱和平。中华武术讲究习武先习德。这种讲究,从武术抱拳礼就可以体现出来。张绍均随即进行了示范,只见他左手大拇指扣住呈柳叶掌、右手自然握拳,左掌在上、右拳在下,双手简洁明快地呈45度角合抱于胸前。

  他说:“同学们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左掌上、右拳下、左右相合,寓意文治武功、文武兼备,文要合乎礼仪,武要坚强有力;左手大拇指扣住,提示习武之人,要牢记艺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务必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不可称王称霸、妄自尊大;左手四指竖立、右手五指成拳,合抱一起,寓意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四海皆朋友,我们要有胸怀天下、以武会友的胸襟、格局和追求。”

  接着,张绍均示范并带领大家进行抱拳礼习练。由于讲解透彻,同学们很快便学会并掌握了要领。随着“立正!”“敬礼!”“礼毕!”的口令,学生们精神饱满、规范整齐地完成了相应的动作。

  看着一个个阳光稚气、渴望新知的面孔,张绍均深情地讲道:“同学们!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赛,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要承担历史重任,除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学们还要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了解并学习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太极拳是我们焦作的名片,它既是强身防身的优秀武术,也是承载中华智慧、中华精神的文化符号。作为焦作人,我们有条件、有理由把它学好。无论将来同学们走到哪里、干什么工作,能打好一套太极拳,对大家的身心健康、事业发展,都会带来帮助。”张绍均说。

  趁着同学们兴致高昂,张绍均趁热打铁,顺势讲解了和式太极拳的一段教学内容。因为是低年龄组,为便于学生学习,他选择了其中一个经典动作——接手金刚。这个动作,反复单练可以强身健身,提高手、眼、身法、步法的综合协调能力,体会内在劲力的变化;熟练对练、拆招后,可以有效防身御敌。首先,张绍均干净利落地进行了单练的示范、分解,邀请一个小朋友进行了对练、拆招的攻防应用示范,并讲解了动作要领。之后,他对同学们进行了培训、带教、纠正。看到大家基本掌握了,同时时间也差不多了,为了避免孩子们过度疲劳和中暑,张绍均适时结束了课程。随着“敬礼!”“再见!”的口令,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目送张绍均离开了操场、离开了校园。

  张绍均告诉记者,因为这所学校距离中心城区较远,招收的大都是附近村庄和社区的学生。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国家、社会培养新时代高质量的人才,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该校将办学特色定位为“博雅”教育,将办学目标确定为“博雅育人,育人博雅”,培养“博学善思,温文尔雅”的博雅少年。武术名师进课堂,就是该校“博雅少年”培养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作为武术名师和太极拳传人,他感到自己有责任,也很乐意为太极拳事业发展,让太极拳造福更多人,尽一分绵薄之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