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民营企业负责人,但多年来对双拥工作的一片痴心不改;虽然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但在人生的第二战场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辉煌。他,就是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我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一见面,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兵这样介绍自己。50年来,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干事果断干练,工作雷厉风行,生活艰苦朴素,创业从不退缩。
翻开他的军人履历,发现李世江对当兵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梦想。1968年,他终于如愿穿上了心仪已久的军装,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部队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不畏艰难困苦,在云南大山深处驻地修路基、筑堡垒,并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次,云南发生地震,许多村庄房倒屋塌。身为班长的李世江带领战友,攀山路、钻废墟,前后共救出19位村民。还有一次,驻地附近山洪暴发,村民从上游被冲下来,连队赶往救援。尽管当时他不会游泳,可是他不顾个人安危,拴紧绳索,勇敢跳入洪流中救人,受到部队表扬。
“部队是我人生的第二所学校,也是培养锻炼我从思想上真正成才的大熔炉。我虽然转业到了地方,但在部队养成的性格永远改变不了。”1973年,李世江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主动选择进入企业当了一名产业工人。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李世江在生产一线,既保持着军人本色,干一行、爱一行、研一行、专一行,又善于动脑子,学习创新。就这样,他凭着自己的艰辛努力,一步一步成为技术能手、管理专家。
1994年,李世江出任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氟化盐企业厂长,面对少技术、缺管理、没资金、人心散的现状,他毅然挑起重担,靠着骨子里敢打硬仗的军人性格和自身的专业技术,组织厂子里几名“老转”骨干,深入一线,从班组达产到质量达标,从产品推介到市场开拓,从技改创新到产品升级,带领企业实现当年扭亏为盈,并从此与“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又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开发了“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破解了困扰我国磷肥行业的三废处理难题,实现了氟资源综合利用。
机会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2006年,他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一位老专家对他说,“如果把氟元素研究透了,产品不是按吨卖的,应该按公斤来卖。”当时,有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叫六氟磷酸锂,每吨价格高达100多万元,生产难度高,技术为日本企业垄断,想去学习日本人连厂门都不让进,更不说技术合作了。落后受制于人的情形激发了李世江的血性,不服输的他立志要突破难关,自主研发。这一干就是8年,李世江带领他的团队先后突破了原料提纯、机械密封、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等苛刻条件的一道道难关,经过上千次的试验,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独辟蹊径,首创了以工业无水氢氟酸、工业碳酸锂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的新型原料路径,实现了从产品工艺到生产设备的全面“自造”,并迅速形成产业化。这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分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军人出身的李世江,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心里有着割舍不断的军营情结。要求企业不仅在日常的人才引进和员工招聘时,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并且拿出一部分优质岗位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招聘专场,建立退役军人就业通道、搭建退役军人创业平台,让这些曾经在国防建设中流血流汗最可爱的人,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释放更大能量。
据统计,多年来,多氟多累计接纳安置退役军人730多人,其中200余人已走上了不同的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