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核心提示
市农业农村局为了把“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引向深入,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四条路径”,尤其强调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111”创建工程和“113”投资工程。
“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这是我市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5月28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明武说,“对标先进,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我市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作出贡献。”
高明武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标徐州、扬州经验,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效益并重,发展高效农业。目前,我们确立了粮食、种子、畜禽、怀药、蔬菜、花生、林果和乡村旅游八大产业,下一步要通过分区划片搞好规划,通过品牌带动、制定政策、加大投入、项目支撑等把乡村产业做好,实现产业兴旺。二是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抓好联产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充分发挥100万亩种子基地的作用,提升50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形成有加工、有市场,有生产、有消费的良性循环,确保粮食安全。四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总体规划引领、政策方案配套、示范试点带动、项目投资支撑、督导考核保障”的工作思路,实施“111”创建工程和“113”投资工程,构建“112”政策配套体系。实施“111”创建工程,即鼓励支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温县及1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先行先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经验。构建“112”政策配套体系,即按照总体规划,每年出台1个实施方案,相关市直部门制定20个行业配套政策,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实施“113”投资工程,即在3年内,集中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高明武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四个方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乡村规划要多规合一,今年50%的村庄要完成规划,明年全部村庄要完成规划,同时要根据国家政策和顶层设计,在人居环境、脱贫攻坚等方面制订规划。二要坚持试点示范带动。要抓好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做到试点示范有标兵。按照省里规划,两年内全省要发展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市要确保建成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建成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搭好平台。三要用工业发展理念抓乡村振兴,用精致城市管理理念抓人居环境整治,为各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奠定基础。四要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抓好没有劳动力、弱劳动力家庭的贫困兜底保障,确保今年6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完成1.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点评
焦作大学教授卢国红:
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工人学徐州、扬州体会深、感悟多、收获大,学到了人家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取到了人家在发展理念、战略定力、发展思路等方面的真经,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向。
对标先进,重在行动。市农业农村局工作重点和目标明确,方向和路径清晰,规划蓝图鼓舞人心,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方面,按照“总体规划引领、政策方案配套、示范试点带动、项目投资支撑、督导考核保障”的工作思路,制订了实施“111”创建工程和“113”投资工程、构建“112”政策配套体系的行动计划,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希望市农业农村局吃透中央、省里的政策,落实好中央、省里的政策,为推动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