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集镇上演了暖心的一幕:一位老人在路上突然晕倒,众多好心人伸出援救之手,使老人转危为安。而诚信的老人在第一时间用大声喊叫的方式进行解释:“是我自己摔倒的,谢谢你们的帮扶。”说该事件暖心,因为这位老人有诚信。然而,还有网友认为,此事件非但不暖心,而且让人心寒,老人呼喊的恰恰是对创建诚信社会的渴望。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雨中漫步3A:诚信缺失不敢扶,无奈呼救众人助;社会呼唤讲诚信,伸手援救不犯怵。
@刚柔v:善良和诚信需要用行动来维护。老人的话是扇向讹诈者的一记耳光,是对讹诈者的蔑视,同时也是对正义和善良的呼唤。老人的举动让人感动,虽然他是普通人,却用行动证明善良和正义可以回归社会,社会需要善良,更离不开诚信。
@提恩畅:老人说出这句话,让人觉得不舒服,此话一出口,恰恰说明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只有听到老人由解释变为感谢时,才说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回归到了正常轨道。
@赵银梅:我认为,这位老人的举动很明智!他的感恩之心可以促使救助者及时伸出援手而无后顾之忧。救人者都怕被讹诈,救助他人的前提应该是保护好自己!
@风景城赏风景:老人的话既是抨击社会失信现象的檄文,又是呼唤诚信体系建设的赞歌。面对公众对于“扶不扶”的争论,这位老人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即诚信者多助、失信者无助。
@东山谢氏:“是我自己摔倒的”,老人的这句话确实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帮扶他人心存疑虑”的困惑,否则,老人也不会刻意说出这么一句话。根据这句话,我们虽然不能确定老人一定有内心的纠结,但也基本能表明老人了解“对帮扶他人心存疑虑”的社会心理。
@南宫卿宇:如果每个不慎摔倒的人都能和这位老人一样诚实守信,人们就能放心地伸出援手而不会再有“扶不扶”的困惑了。
@秋泉12:老人呼喊的背后是“扶不扶”的悲哀,一个没有诚信与做人底线的社会,注定充斥着冷漠与无情。只有建设诚信满满的社会,才能孕育出人间的大爱和温情,但愿更多人能像这位老人一样,守好做人的基本底线,不讹人、知感恩,让大家共建诚信社会,敢于伸手助人!
@不知潇湘在何处:老人的做法不仅使自己及时得到援助,还变相鼓励了所有好心人,这样的呼喊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小仵的天空1:该诚信警示事件的持续发酵,说明当前社会风气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改善社会风气,需要人人参与,每个社会成员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唯此,每个人才能感受到更多社会温暖。
@心雨zyh:跌倒被扶一声喊,证明诚信在瞬间;希望众人伸援手,无须质疑暖心田。
【下期话题】
“职场存在感”
“如果领导20时下班,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场景。如果他问你怎么还不下班,你就说还有点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名企业员工说,这是自己刷“职场存在感”的小秘密。澎湃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主动加班只为“博领导一个点头”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在有些单位甚至成了常态。不仅如此,这种增强“职场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蔚然成风。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