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6月2日,我市在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厦工)举行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同时为新下线的厦工首台新型装载机揭幕。
打造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将把新型装载机产能转移到焦作,这是厦工产能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厦工12年扎根焦作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打造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是我市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高端制造业先进基地目标的重大举措,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为方向的该基地对我市完善装备制造产业链条、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年前,曾经创造“焦作速度”
2007年,总部位于福建厦门的厦工要建立北方生产基地,河北、山西、山东及我省多个省辖市加入激烈的竞争行列,“优惠条件落后于人”的焦作高新区(示范区)却脱颖而出成为赢家,厦工北方生产基地最终花落焦作。
高新区有何魅力?“惊人的速度和一诺千金的真诚让厦工人看到高新区人的人格魅力,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我们的荣幸。”当时厦工集团负责人的一段话揭开谜底。
2007年,高新区面对四省12个城市“竞标”厦工北方生产基地,正是以真诚打动了厦工,以高超的办事效率感动了厦工。
焦作厦工于2007年9月18日开工建设,3个月建成30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并具备设备安装、试生产等条件,于2008年1月25日顺利投产运营,首台装载机下线。前后仅用短短4个月时间就使占地面积500亩、投资10亿元的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运营,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厦工速度”“焦作速度”。
2007年焦作厦工装配制造基地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市无整车工程装备机械生产的空白,其中一期年生产能力为装载机l万台。焦作厦工已经成为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对于改善我市机械加工行业零散局面、带动全市机械加工及其相关产业全面发展、打造我市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此也拉开了双方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序幕。
12年来,深耕中原、辐射国外
焦作厦工是厦工的全资子公司,是厦工走出厦门、在国内投资兴建的唯一子公司。焦作厦工注册资金4.4亿元,目前主营产品为装载机、叉车,主要销往国内市场,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百高”企业、河南省装备制造业30强企业等称号。该公司核心工艺技术是钢材下料、结构件制造(含涂装)、整机装配试验,主要设备有大型数控切割机、大型数控折弯机、半自动焊接设备、结构件与整机涂装线、整机装配线等。
12年来,焦作厦工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截至今年4月实现产值77.62亿元,收入77.95亿元,生产装载机34921台、叉车5183台,销售装载机34227台、叉车4965台,上缴税收4.05亿元,净利润3.36亿元。
2017年,焦作厦工为促进转型升级,快速提升厦工叉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定以叉车物流搬运机械为主,装载机、小型机、轮挖、农用工程机械等铲运机械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单一装载机生产企业转型为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的多品种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同时作为厦工叉车产品的唯一生产基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2年后,承载希望再出发
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也意味着焦作厦工未来将承载厦工核心业务(装机、挖机、叉车)转移的重任,成为厦工工业车辆智能搬运设备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新利润增长点和区域管理中心,全面提升厦工工程机械板块成本竞争力,实现厦工在北方的生产制造中心、配件中心、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和绿色厦工的北方制造基地宏伟目标。
面对新希望,厦工人对焦作市委、市政府和示范区管委会多年来对厦工的支持表示感谢。厦工人这次把新型装载机产能转移到焦作是厦工产能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将充分依托我市交通便利的条件,全力打造工程机械北方智能制造基地,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新征程,我市及示范区将始终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服”理念,落实“双互赢、双承诺、双兑现、双退出”约束机制,以完善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扎实的作风,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为厦工在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基地。
面对新发展,双方满怀信心:认真履行协议,一如既往地相互支持,进一步布局更多项目、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合作空间,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赢未来,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奋力谱写焦作高质量发展更加绚丽的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