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居民大家好!作为焦作市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建业·壹号城邦已于6月1号正式开展垃圾分类运营,请大家积极到2号楼门口免费领取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卡,方便日后通过分类投放垃圾获取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商品!希望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环保活动!”日前,建业·壹号城邦业主收到了上述微信信息,标志着该小区已经进入“垃圾分类时代”,也意味着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在基层开展。
今年2月底,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确定,我市和洛阳、开封、安阳一起,作为4个试点城市开展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0%以上。3月份,我市制订了《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市城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明确表示,我市将建立专业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创建示范社区,强力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试点小区运营工作。
数字化目标是抽象的,和谐的生活场景才是生动的表现形式和较强说服力的宣传引导。通过影视纪录片的镜头,我们曾经感叹于发达国家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自觉和享受美好环境的愉悦,时过境迁,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改善愿望的持续增强,国人也面临参与垃圾分类的问题。然而,对于垃圾分类的流程和意义,相当一部分人还需要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可以说,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标配,我们才刚刚起步。
亮相试点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在广大市民眼里还是个新鲜事物,如何按照“双四分”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获取积分兑换商品?如何由垃圾分类调整生活习惯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试点小区的业主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践情况完善工作细节,持之以恒把这件好事做好。
以点带面,是引导公众接受新事物的有效方法。除了在有条件的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外,学校、职能部门、公益性机构等单位也是比较好的点。比如,根据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行为自觉,进而带动家庭成员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在这方面,浙江省宁波市推行的“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模式值得我市借鉴,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标配,愿我市的试点小区能辐射带动更大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