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习实践丨新媒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依托自然资源 发展乡村民宿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的微新闻公布
《记者在现场》让新闻更有温度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设计兴企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 践行“四力”
《记者在现场》让新闻更有温度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原文钊)前不久,我市某房地产建筑工地突发大火,一位热心读者拨打本报热线提供新闻线索,本报全媒体记者赵耀东第一时间驱车赶赴新闻现场,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全程记录了消防战士现场扑救的点滴瞬间。当天,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记者在现场》栏目以《焦作一房地产建筑工地突发大火,逆火英雄用速度诠释……》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当日阅读量达9000人次。

  这是本报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不断增强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创新实践。今年年初,焦作日报社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鼓励本报全媒体记者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呈现作品,努力推动记者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

  为了积极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本报坚持守正创新,在全面整合报纸版面资源的同时,紧跟媒介前沿的发展变化,立足新平台、运用新手段,在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记者在现场》栏目,大量刊发来自基层的鲜活新闻报道,为本报全媒体记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本领、增强“四力”提供了广阔阵地。

  当前,正值小麦收获的季节。端午节假期,本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博爱农场小麦收割现场,通过无人机航拍手段,以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下了壮观且激动人心的麦收场面。当天,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记者在现场》栏目以《航拍大片!焦作小麦收割现场曝光!一定要看到最后……》为题,对相关新闻内容进行报道。据了解,博爱农场今年种植小麦1.12万亩,预计亩产可达550公斤,总产达6160吨。目前,博爱农场每天出动收割机、播种机共30余台次,出动人员200余人次,抢天夺时对小麦进行收割。

  连日来,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记者在现场》栏目还分别以《山阳路(解放路以南至建设路)水流成河,发水原因……》《万方桥东北角一座楼房发生火灾,现场浓烟弥漫!起火原因是……》《最后一门,焦作一名女生考场外痛哭,现场上演……》等为题,刊发了多篇本报全媒体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采写的突发新闻报道,均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党报记者直击新闻现场,能够让广大读者更加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新闻事实,增强新闻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也让新闻更有温度!”网友@勇敢的心说。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今后,焦作日报社将持续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更多锻炼脚力、明亮眼力、睿智脑力、深耕笔力的有效载体,引导全媒体记者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讲好焦作故事、弘扬社会新风,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谱写新篇、贡献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