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想在某快递平台查询物流进展的吴女士最近遇到烦心事:“在线客服是机器人,回答内容总一样,我的快递3天前就没进展了,不知道是不是丢了。”她上网一查,发现吐槽该商家智能客服“失联”的内容比比皆是。对此,有网友认为,发展智能客服是大势所趋,持续完善技术和程序需要一个过程。还有网友认为,智能客服“失联”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商家服务意识缺失的表现。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赵银梅:要想服务搞得好,那就智能+人工,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商家如果过度依赖智能服务,服务水平一定会降低,其结果必然是客户流失。
@小仵的天空1:与人工服务相比,智能客服更加及时全面周到,服务成本也低,所以智能客服是大势所趋。但是,智能客服有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商家只有重视智能客服的升级和完善,才能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才能长久稳定发展。
@悦眉潇生画:商家节约成本没有错,但是不能把服务工作都交给智能客服,这是一种偷懒行为。服务不佳表面看是伤了消费者的心,其实真正损害的是企业的形象。
@不知潇湘在何处:商家应该让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互相配合,达到1+1>2的效果,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及时帮助消费者解决难题。
@奥特曼小豆豆豆:我还没遇到过这种问题,如果物流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人工也是查不到的。
@常少杰1: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客服必将大行其道。但是,智能客服如果后续技术升级和完善跟不上,恐怕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风景城赏风景:节约成本不是降低服务质量的借口。智能客服可以有,人工辅助不能缺,如果商家执意用不尽如人意的智能客服挑战消费者的底线,降低的恐怕不光是服务成本,可能还有订单数量。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切忌将所有服务都交给智能客服去做,应该把智能客服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人工客服去解决,防止消费者产生被忽悠的感觉。
【下期话题】
每周“吃”一张信用卡?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一项最新研究称,人类每人每周平均会摄入约2000颗塑料微粒,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大小。塑料已经通过食物、水甚至空气进入人体,饮用水是最大来源,长期饮用瓶装水的人塑料摄入量会比饮用自来水者高很多。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