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去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走亲戚。
车行在路上,我想起这座城市旁流淌的一条河——淇河。那是一条在《诗经》中流淌过的河。在《诗经》的《氓》中,淇河出现了三次。第一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反映了一个姑娘送别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第二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姑娘回忆自己出嫁,车过淇水,湍急的河水打湿了车子的帷布;第三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姑娘因不堪丈夫的冷落而生发的感想——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吧。在这里,淇河是这个姑娘由憧憬、渴望到出嫁,再到被厌倦和冷落,甚至被粗暴对待的见证者。人类的文明发展了几千年,但是无论过了多久,在爱情方面或许仍有相同之处吧。
车辆在京港澳高速行驶,道路开阔整洁,两旁是绿色和淡黄色交织的绿化带,一路鲜花盛开。五一出行车辆虽然很多,但各行其道还算顺畅。车子驶入鹤壁市,立刻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景象。街道不是很开阔,但特别干净,路两旁花草繁茂。这里的楼层不是很高,色调均为浅黄色,色调一致,有种儒雅的美。五月阳光正好,明亮而不刺眼,照在这样一座崭新的城市上,为它镀上一层亮光,顿生安详和谐之感。
到了亲戚家,寒暄过身体、天气、家长里短,亲戚开始七嘴八舌地介绍这座城市。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封神榜故事的发生地。商代的都城朝歌,春秋时卫国的都城,战国时赵国都城中牟都在这里。另外,林、石、卫、康以及韩国的康、琴等姓氏,都发源于此。这里也是东南亚诸多姓氏的发源地。建国之初,这里因探测出有大型煤矿,无数的建设者聚集此地,逐渐成为一座城市。随后有二矿、三矿的发掘,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逐渐搬到了淇河旁边,被称为淇滨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淇滨区已经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化美化到位、环境雅致,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如今,鹤壁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经当地人民积极建设,已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亲戚简单的一段话,却道出了一座城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
下午,表哥坚持用他的电动三轮车带我们去参观。行走在绿荫匝地的人行道,看到一条大道中间的隔离带,种植着浓密的树木。旁边的标牌上有“樱花大道”的字样。表哥说半个月前,这里刚刚举办一场樱花节。那时樱花盛开,整个街道都被繁茂的白色、粉色的花瓣遮蔽着,到处是樱花浪漫的气息。郑州、新乡、洛阳、开封、邯郸等城市的游客纷纷前来参观。很可惜自己当时没来,想想那应该是一场盛大的花的聚会吧。
车子拐弯,行驶不到十分钟,便来到了一条河边。河面有几十米宽,碧波荡漾,清风徐来,让人神清气爽。河岸边种植有十几米宽的树木,中间是一条宽阔的人行道。这便是淇河,它灌溉过多少庄稼,养活了多少人,见证了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可能都无法统计。从《诗经》成书到现在,它已经流淌了3000年,3000年人事变迁,潮起潮落,朝代更迭变换,唯有它亘古不变地流淌着。
河的两岸并没有像别的河那样砌成石头河堤,而是保留着泥土河堤的原状。河边长着水草和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是在秋季的场景。如今是初夏,芦苇青青,显示着一片生命的蓬勃。顺着河往下游走,岸边与河面上,是一派初夏特有的秀丽风景。路边有两个妇女,看样子四五十岁。地上放了一个音箱,播放着一段豫剧唱腔。一个妇女在拍摄,另一个妇女随着音乐在唱。唱腔铿锵有力,吐字清晰,音色圆润,节奏明快,颇有境界。走过后,朋友猜测,这可能是拍摄抖音之类的网络作品。于是感叹,这个起源于明朝后期几经兴衰的剧种,如今在淇河边,却与现代化的互联网有这样一种清脆地对接。不知,这样的邂逅,能不能与淇河的碧波媲美?
走了一段,看到河上砌了一段矮矮的堤坝。聚水成池,碧波荡漾,自然招来了很多游泳爱好者。他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泳衣,在水中畅游,打水仗,热闹纷繁。表哥介绍,这是河南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所以人们在这里游得开心,游得放心。几块高大的石头上,站了几个男子,四处张望。表哥说,虽然这里的游泳是免费的,但管理部门却依然安排了安全员,亦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看着清澈的河水,不仅想起了童年在家乡小河中戏水的快乐时光,很想下去畅游一番。限于时间,只好作罢。
淇河公园的重头戏,是它的诗歌长廊。地面上,墙壁上,石头上,走廊的木板上,到处刻着和淇水有关的诗句。不知是因为这里水碧树绿,环境怡人,还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源头《诗经》给这条河染上了浓重的文学色彩,历代的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游览,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歌。“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其中有舒心畅快、荡气回肠;“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其中有思念的延绵不绝。美丽的风景,总会激起人们内心那些关于真善美的体会,并由之盘旋与回荡,给人绕梁三日的回味。于是,王维走来了,他写道:“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诗仙李白走来了,他写道:“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诗圣杜甫走来了,他写道:“淇水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韦应物、贾岛、宋之问、陈子昂……这哪里是一条河,简直是一场召唤不同时代文人墨客、齐聚吟咏唱和、跨越时空的文化盛会。山水田园,自然而然地成为诗人的一类重要写作题材,写不尽、道不完的,是发自心底的喜欢和恬适。或者说,这条淌过《诗经》的河流,一路如碧玉般流淌而来,有意无意地串起一个民族的诗魂,从古至今,秀丽如初,纯净如初。
对于这个河长6100米、景区面积达4880亩的淇河湿地公园,一天的游览太匆匆,有太多的美景只能马上观花,还有更多的美景来不及领略。悠悠碧水,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更多伴随《诗经》一路走来恰如飞流泄玉的诗句,足以让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