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今年是我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集中收官之年。按照计划,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项目“枫林晚秋”园区将于7月1日向公众开放,12月底前南水北调纪念馆、城市阳台、水袖艺术长廊主体完成,绿化区域全面开放;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将于年底前实现通车;中原路建设项目今年将实现全面通车;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核心段将于12月向市民开放……
又有一批民生项目即将投入使用!6月13日至14日,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集中视察我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时了解到,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与各级各部门正围绕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逐项抓好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气质和品质。
据了解,从2016年9月起,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具体包括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建设、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中原路西环路建设、东海大道建设、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南水北调配套水厂、铁路项目、大沙河生态治理、新河商务区和新河生态治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是近年来焦作城市建设少有的大动作,无论规划体量、征迁难度还是投资规模、开工密度,都是前所未有。”副市长闫小杏在视察汇报会上介绍,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平任指挥部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任指挥长;在具体工作推进上,建立了领导分包机制、一线推动机制、综合督导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了各项目的顺利实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整体进展平稳。截至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58.28亿元,占三年投资计划的66.57%;累计完成征迁1264.41万平方米,完成总任务量的62.85%;各项目工作组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题,到位资金基本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部分项目实现超预期进展。
随着部分工程和部分节点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中原路项目的建成,为我市开辟出一条南北贯通的大道,极大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既方便了人民出行,又为向马村、修武方向扩展延伸,以鸿运国际商城为中心加快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奠定了基础。”视察组人员一致认为,太焦高铁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与博爱焦西高铁新城的连接,使西部成为我市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南水北调绿化带项目高标准示范段逐步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游玩、散步健身好去处,既可让市民亲身体验南水北调文化,又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当前,指挥部办公室与各级各有关部门正集中解决两大突出问题:征迁问题,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征地拆迁集中攻坚行动,彻底扫除制约项目建设的征地障碍,为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提供保障。停工问题,一方面严把环保关,组织环保、城管、公安、住建等部门,定期对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涉及的征迁和施工现场进行专项督导,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两个禁止”“三员管理”等要求,确保扬尘污染“管得好、防得住”,实现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两不误、两促进;另一方面,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细化施工节奏,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点位,衔接好各施工环节,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强化半年考核,继续将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纳入“五位一体”督查重点内容,确保各项重点、难点任务落实,早日完成各个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为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