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改玲
轻盈的身姿,秀气的面容,温柔的声音,范长江行动同学会干事施莹,是年轻、漂亮的南国女子,自带淑女范儿。
说起范长江行动,施莹觉得自己和它很有缘分。
施莹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中文系,毕业那年,她在大公报实习。当年,该报正好组织范长江行动,她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当时,她去了深圳、上海等地,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体验了记者的日常生活,收获很大、成长很快,并深深体会到“记者永远在路上”的含义。
通过参加范长江行动,她爱上了记者这一职业。在大公报实习期间,她依靠勤奋和灵性最终留在了大公报工作。
这一次来焦作,她的身份是带队老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施莹介绍,能参加范长江行动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学子。这些新闻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报名,并对记者工作有一定了解,通过面试后,才能获得这次采访机会。
来到焦作后,施莹参观了云台山景区的红石峡,夜游了如梦如幻的云溪谷,她对焦作美景大为赞赏。施莹说,云台山景区的风景很壮观,特别是夜晚的灯光秀,是对自然资源的二次开发,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文化创新。孟州市的“老家莫沟”、温县的陈家沟,都给施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和同学们兴奋地拍照、采访。
从过去的学生,到现在的带队老师,虽然施莹的身份在变,但不变的是她对参加范长江行动的热情和好奇心。她说,希望香港学子和河南学子通过实地采访,都有丰厚收获,用每个人的独特视角,报道好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