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改玲
白色短袖衬衫、黑色裤子,大公报副总编辑韩纪文看上去很精干。
昨天上午,他和学子们一起参观采访南水北调总干渠建设及运行维护情况、绿化带规划设计建设情况,感受生态建设成果。在参观“南水北调征迁十年记忆”摄影展时,韩纪文仔细聆听讲解,在“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这句体现了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的话语前驻足思考,并拿出手机将其拍了下来。
韩纪文说,焦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来到现场,感到非常震撼,又通过摄影展,感受到征迁居民从一开始的忧虑、不理解,到最后的喜悦,大家在一起全力以赴地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为一渠清水永续北上作出了贡献。
从南水北调工程,韩纪文又说到香港,他说,香港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焦作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一定会给来焦的香港学子带来启发。
这是韩纪文第三次到“老家河南”,前两次参加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中原行活动,让他感到收获很大,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而且香港学子也交到了河南朋友,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写作、一起采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更是亲眼见证河南从“最美河南”到“出彩河南”的转变,看到了河南历史文化的厚重、博大。因此,有了第三次中原行活动。
这次来焦作,韩纪文对焦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过去,韩纪文曾在书中了解焦作,认为焦作是一座煤城和重工业基地,是一座以“黑色”为主色调的城市,这次实地走访,看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从产业布局到乡村振兴,都开展得很好。从焦作看到河南人有一种乐观向上、勤奋、拼搏、进取的精神,从焦作也感受到人文河南、文化河南的魅力。
百闻不如一见。当听到学子们喊出“最爱焦作”的声音时,韩纪文笑了,说这也是他的心声,让他感受到了云台山、太极拳、老家莫沟等对学子们的强大吸引力,他相信学子们一定会将这分热爱激情诉诸笔端,写出有角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焦作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