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世界,水是江南的灵魂。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的《绝版的周庄》,使这个古朴秀雅的村庄成为江南水乡的典范。他是这样描写周庄的:“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他的文章使这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绝色佳人惊艳了世界。我就是通过这篇美文而认识周庄的,我也为之惊艳了。我寤寐思服,辗转三年,今日终于慕名而来。
一入江南,扑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片水世界,这里到处都是江河湖泊,到处都是小桥流水,真是三千琉璃水,户户门前水。因为水的缘故吧,这里的植物特别多,路旁、河边、户外到处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树木的叶片润泽光滑,一看就是饱吸了水分显得青翠欲滴,花草也因水的滋润而长得鲜艳水嫩多姿多彩,就连空气都是湿润的,充满了水的味道,整个江南都是水汪汪的绿,那绿里流动着活泼泼的生机,这是水的灵魂,江南水乡的灵魂。
江南人家依水而居,形成大大小小的水乡,而最著名的要数周庄、乌镇、西塘三大水乡了。
周庄被称为江南第一水乡,是我这次江南之行的第一站。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村庄,她是那样的清丽秀雅古朴,粉墙、黛瓦、花窗、砖雕、小桥、流水……有水就有桥,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石桥,他们像纽带一样将这弯弯曲曲横竖交叉的河道连接在一起,这些桥的石材全都是土黄色的,接近于黄土地的颜色,我不知他们原就是这样的颜色,还是时间把他们熏染成这样了,也许是长年水锈的积淀吧,反正他们显得沧桑古旧。周庄最著名的石桥是“钥匙桥”,世德桥和永安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如古人使用的钥匙,故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回乡探亲,以“双桥”为原型画了一幅油画,使世人立体地感知了周庄的古朴之美。这里有大小石桥数十座,其中有上百年历史的就有十四座。太平桥、富安桥、报恩桥……他们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高或矮,或曲或弯,但不论什么形状,中间的河道总是呈圆圆的月亮形,寓意着圆通圆满的意趣。
乌镇是江南第二水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之乡。行走于水乡乌镇,时时打动我心灵的莫过于那房下流动的水。靠河的房屋一律依水而建,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古旧的红色门窗,绿色的河水,水在房下柔柔地静静地流着,像丝绸一样柔顺光滑,像月光一样静谧安然,像温婉雅致的江南女子,不急不躁,透着一副好脾性。这些江南人家晚上枕水而眠,一定像睡在天然的摇篮里那样悠然恬静吧。河对岸是形状各异的老柳,它们的枝条轻拂着水面,还有一些古朴的石头,我们站在其中隔岸远远地观望,看到一个主妇蹲在门前浣衣,水在她的手下静静地流淌,她低头颔首,神情专注,一点也不被我们所纷扰,她和流水、旧屋、老柳、古石相谐相和,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的安详静好。茅盾故居就在河后的深巷里弄中,沿着长长的石板路踏着茅盾的足迹,我们来到生养他的地方,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这位大文豪的故居,默默地感受着大师的灵光的照拂。
西塘被称为中国活着的水乡。依然是河道弯弯,依然是小桥流水,不同的是河岸上住满了人家,所以导游告诉我们这里被称为活着的水乡。而且还在建,新建的房屋一律的粉墙黛瓦,飞檐花窗,这里商业气息较浓些,虽然致力返璞归真,但不可避免地混杂着现代的痕迹。时间不可倒流,谁能改变这个铁律呢?所以这里就成了古今合一的集镇。
江南水乡的风景是独特的。那水光潋滟的西湖,那波光浩渺的钱塘江,那分布在江南的像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弯弯的小河,那如梦如幻的小桥、流水、人家,那如诗如画的一河的红灯笼和乌篷船,还有那由水而生的杭州西湖、苏州园林、西湖龙井、丝绸刺绣……她们像江南美女一样曼妙灵秀。
正如王剑冰老师描绘的那样,周庄就像一个江南美女周身都透着迷人的韵致和妩媚。江南自古出美女,肥水胜土养美人,这里的姑娘还真是长得格外的水灵艳丽活色生香呢!她们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透着水的生动水的活泼水的精气水的风流。
周庄的美景是不可复制的,江南的美景也是不可复制的。是的,这天造地设的自然美景,这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流动的水的气质水的灵魂,又岂是别的地方能复制得了的?
江南水乡美如画!天下人要想看江南美景,还得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