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阳光花园小区居民杨女士家的儿童推车被楼上掉落的东西引燃,被烧得面目全非,还险些酿成火灾。杨女士在自家院里遭遇“天火”,上个月,当人们对这条新闻记忆犹新之时,没想到此类事件在本月迎来了集中爆发。
6月17日,山东菏泽郓城县某小区顶楼业主更换铝合金窗户时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窗户从19楼掉落,将一名过路行人砸伤;6月19日,江苏南京10岁女童被楼上男童的高空坠物砸中,经过急救和手术,虽无生命危险,但后期仍需重症监护和长期治疗……连日来,接二连三的“灭顶之灾”,将高楼坠物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把如何应对这种不文明现象提上了公共议事日程。
看似是小概率事件,为何能如此大范围地触动公众神经?
生活在“城市森林”,人们内心深处为此恐惧而焦虑,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大家担心不幸的事件会发生在自己及亲人身边。事实上,城市人的出行之路几乎都在楼边,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一旦遭遇高空坠物,后果非常严重。物理学常识表明,高度越高杀伤力越大,从高层建筑扔下一个鸡蛋,对过往行人来说,就如同一颗微型流星,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甚至能致人死亡。而近期一连串不幸事件的曝光,更加剧了人们惴惴不安的心理。
整治这种现象,此时,正当其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直接还是间接,出现高空坠物最终还要归结于人祸。整治这种现象的难点在于取证。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如果警方找不到抛物责任人,整栋楼的业主都可能受到“连坐”处罚。如此一来,虽然受害者讨到了说法、得到了赔偿,但抛物责任人也会有恃无恐,无益于从根本上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引导人们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是个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要想在短期内遏制高空坠物现象,技术防范是可以选择的“速效药”。近日,杭州昌运里小区装了47个镜头朝天的摄像头的做法,简单且有效,值得其他小区借鉴甚至“复制”。这些广角摄像头呈60至80度角仰拍每幢居民楼,既可“无视”居民的生活隐私,又能让高楼抛物责任人无处遁形,由此形成的威慑力,足以警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
然而,更加难以防范的安全隐患,在于空调外机、建筑物外立面及相关附着物,风雨的侵蚀使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及时修缮楼体、明确权责关系、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一切,是安装摄像头解决不了的问题。唯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众安全。做好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是篇大文章。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迈出技防高空坠物第一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