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焦作日报》报道,我市将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通过实施“6111”体系建设,即6县(市)分别建设1处1000亩以上的公园绿地;城区建设10处1000亩以上的公园绿地,100公里城市绿道网络,100个口袋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到2021年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也就是说,我市正在努力建设“公园城市”。
常听上年纪的人抱怨,现在街坊邻居之间的感情不比从前,大家相识不相知,交流的机会少,沟通的场所也少。但随着我市各种公园的逐步增多,这种状况将会改变。为啥?因为街坊邻居沟通不必非要串门,大家在就近的公园健身、娱乐、聊天,照样可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日前,笔者在五孔桥游园看到,人们按各自爱好自由组合在一起,有唱戏的,有唱红歌的,有打鼓的,有跳舞的,各有各的“粉丝”,互不相扰,其乐融融。此情此景,让笔者想起扬州市市委书记谢正义写的一本书——《公园城市》,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城市有很多公园的话,公园就成为城市客厅。是的,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公园就是客厅,尤其是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的口袋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就像城市生活进行曲中一个个休止符,调节着人们紧张繁忙的步伐,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一方精巧、便利且亲切的休憩天地。
我市计划建设100处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心公园,不仅能使置身于其中的个体感受到身心愉悦,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互助与和谐。中外心理学家的研究都发现,如果人们身处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感,而这种敬畏感会减少对自我的关注,催生“亲社会行为”。这里所提到的“亲社会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参与慈善、慷慨资助、合作分享、自我牺牲等,也包括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平的愤慨等。可见,形式多样、功能各异、无处不在的公园不仅是精致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文明城市的标配。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努力建设“公园城市”。上个月公布的《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提出,郑州最终将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我市正举全市之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自然要勇争一流,通过建设“公园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广大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