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开展四次专题研修活动,带着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和梦想,坚持跳出焦作看焦作,在全国找坐标、在全省找定位,开展“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活动,找准了发展坐标系;开展“学深杭、促创新”活动,营造了创新大氛围;开展“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活动,确立了发展主路径;今年开展“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是持续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学取真经的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学习扬州,研修班为什么两下扬州,是因为焦作与扬州的市情相似,在各自的省内位置、区位优势、文化发展水平都十分相似。我市现在面临的发展之困,扬州多年前也曾面对过、解决过,扬州在长期的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和做法对我市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那么,我市应该向扬州学习什么?
首先,要学习扬州先进的发展理念。扬州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几度繁荣,人文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烟花三月下扬州”“人生只合扬州居”等经典诗句无不生动揭示和高度概括扬州的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魅力。近年来,扬州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内涵,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和谐的城市品质进一步彰显。精致是扬州城市最鲜明的标识,也是扬州人生活方式的最好诠释。扬州大力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不断提升宜居宜游的城市品质,释放“精致扬州”的城市魅力。我们把建设精致城市的先进理念带回焦作,在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基础上,提出了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奋斗目标,这是对党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遵循和落实,是对我市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和战略定位,是对全市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呼应和关切。
其次,要学习扬州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景区来进行总体规划,致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不与别的城市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做好“名城、古园、水乡”大文章,注重均衡绿地布局,全面划定绿线范围,打造水绿相映、绿路相依、城园一体、人园共生的城市特色,突出了以河、湖、城、园为核心,彰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基本特质。今天的扬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风新运相得益彰,宛如一座公园城市、景区城市。我们要学习扬州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景区来统筹谋划的发展战略,学习扬州“旧城+公园,新城公园+”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学习借鉴扬州“发展为上,项目为王”的发展举措,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要全力推进南水北调绿化带工程建设和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着力推进“四城联创”和“城市双修”,围绕中心城区公园、游园、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提质改造,认真打造“一路一品牌、一口一景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城市景观。焦作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除了转型别无出路。我们只有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为引领,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促转型,才能使焦作迎来由“黑”变“绿”的华丽变身。
第三,要学习扬州创新引领的发展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近年来,扬州始终抓住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建设全国小微两创示范城市的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兴科创名城,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扬州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市。对标先进,学习扬州,我们更要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打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焦作,打造中原名城的创新高地,不断加大创新引领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对标先进找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要学习扬州经验,坚持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真抓实干,努力让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