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为充分发挥党内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和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先进为榜样,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凝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强大力量,我市近期表彰了10个“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和90名“优秀共产党员”。自今天起,本报对“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30多岁时,马雪娥被委任到武陟县营业额倒数第一的圪垱店乡卫生院当院长,那个时候,除了领导的信任和她自己憋着的一股劲,没人看好她和这个卫生院。
深耕基层卫生院16个年头,如今的圪垱店乡卫生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卫生院异地搬迁,环境更好、设施更全、服务更优,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河南省“世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先进创新试点单位等。健康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是全市学习推广的典范。
马雪娥也因工作出色先后获得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化医改先进工作者、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卫生院院长等荣誉。
翻开马雪娥厚厚的3本扶贫日记,字里行间显示出她的专心专注。“干就用心用情用力干,干就干出业绩干出彩!”这是马雪娥藏在心底时刻铭记的一句话。
2004年接手圪垱店乡卫生院时,她没有因当时的困境束手束脚,而是在不断充电、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2006年对卫生院实施了整体搬迁,并以搬迁为契机,更新设备、强化服务、重树形象。
2014年,马雪娥和“战友”们筹措资金500多万元新建了病房楼,率先在全县乡镇卫生院安装了电梯、冷暖空调、集中供氧、呼叫系统。依托全市正在建设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健康信息查询系统,群众到卫生院就诊,可通过刷身份证,直接查询本人的签约服务情况、既往就诊信息,既便于医生做参考诊断,更使群众享受到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017年以来,在规范合理使用城乡居民医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情况下,圪垱店乡卫生院探索实行了“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对参保对象住院“免收押金、免压证件、免提供担保、免签订任何协议”,解除了老百姓未住院先筹钱之苦,受到参保农民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圪垱店乡卫生院率先在我市启动“3+3”医疗救助模式,贫困患者出院时所应享受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医疗托底救助五项补偿手续在这里可以一次性办结。
“住医养中心真是好,马院长对我们照顾得可周到。”入住在圪垱店医养中心的赵小四感慨。
去年,我市积极探索破解重度残疾人员脱贫的难题,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工作,圪垱店乡卫生院是首批试点。接到任务,马雪娥认真研究政策,虚心请示请教,大胆探索实践,仅用两个多月就启用了医养中心,安置了15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每周一给入住人员换洗一次床单被罩,每周二为入住人员洗一次澡,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托起了他们对生活新的希望。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投入,马雪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经常到医养中心帮忙。她还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路子,充分利用医养中心资源,招收3名社会化人员入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养中心的运营压力。
与此同时,马雪娥还与当地一家塑料加工厂联系,将小加工车间搬进医养中心,入住人员每做一个水管管卡,就会有几分钱收入。目前,医养中心有13人参与了做管卡的工作,比较用心的赵小四一天就可以挣十七八元。入住人员既得到了锻炼康复,又能通过做管卡来贴补家用,体现了自身价值,为其他地方医养中心的管理运营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