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即将闭幕时,市委书记王小平强调指出,必须转变作风、吃透下情,而吃透下情的关键在于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一定要学习好、传承好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黄土高坡到云贵深山,6年多来,先后深入全国各地调研近70次,190多天实打实地深入一线,考察指导、慰问群众、了解民生,彰显了共产党人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纯粹的赤子之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我党开展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指示要求,不断探索完善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通过大调研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形成知实情、谋全局、抓大事、解难题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瓶颈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破解,高质量发展和“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才能顺利推进。
调查研究是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一定要掌握好、运用好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正在加力冲刺,乡村振兴正在全面铺开,“三大攻坚战”“双十工程”“四城联创”“一赛一节”等中心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在工作推进中,矛盾和难题是避免不了的,躲不开也绕不过去,比如大气环境治理、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都是我们亟须破解的难题。而破解这些难题,调查研究是最好的办法。要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调研。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既是发展的突破口,也是能力的磨刀石。越是困难的地方、困难的人群,存在的问题就越多,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去关心群众、去解决矛盾。要紧盯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去调研。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往往要求高、推进快,情况吃透了、决策正确了,就可能一顺百顺;情况吃不透、决策不正确,就可能走弯路,甚至导致全局失败。要深入距离远、地方偏的基层去调研。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距离远、地方偏,往往都是薄弱环节,领导平时去得少、情况掌握得少,容易成为发展的“死角”。要注重到创新强、亮点多的地方去调研。特色和亮点是一个地方最好的招牌。近年来,我市打造了不少特色亮点,有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要通过挖掘总结特色亮点,找出发展的规律,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调查研究是推动工作的关键一招,一定要跟踪好、落实好
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调研的出发点是为工作提供对策建议,落脚点是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我们要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望闻问切”,使调查研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调研要有分析、有比较。分析比较是调研的基本方法。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和比较,提高调研的工作效率和调研的成果质量。通过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然后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直至找到好与差的原因所在、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调研要有思考、有建议。搞好调研既要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调研要有跟踪、有落实。完成调研报告并不意味着调研的结束,有调研就要有落实。对多数调研成果而言,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特别是对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快速反应、跟踪落实、务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一定要执行好、利用好
重视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到底就是调查研究少,“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一方面,破除各种乱象呼唤调查研究。当前,不调研就决策,甚至不切实际、贻误工作的仍不乏其人。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研;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新情况反映不敏锐、对新形势研判不及时、对新挑战应对不得力,凭经验办事;有的调研走过场,浮在面上、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另一方面,为基层减负倒逼加强调查研究。近两年,基层干部被反弹回潮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消耗了大量精力,迎检多、材料多、填表多比较普遍,基层干部忙得办不了实事、甚至回不了家。中央明确今年为基层减负年,要求聚焦负担产生的关键环节,向形式主义开刀。这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就是调研少、知情少、策略少。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中央专门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就是向全党再次发出了大调研、察实情的动员令。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一良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寻计问策。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一定要重视好、实践好
要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把调研作为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尽管现在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非常有益于明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难、回应群众期盼;非常有益于了解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经验、凝聚民智民力。日前,市里专门出台《关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通知》,对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作出专门规定。王小平同志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结访解帮”活动总结表彰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动员会上,也对全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过明确意见。对这些具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执行,各级领导机关要督促抓好落实,切实通过调研,进一步弥补能力短缺。要把群众作为老师来尊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好群众的“先生”。实践证明,干部不是万能的,许多难题到群众中去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许多困惑到群众中去就会豁然开朗。只要我们勇于不耻下问、从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力量,就能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就能解开思想“扣子”、激发创新灵感、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要把蹲点作为长效机制来执行。建立蹲点联系制度,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美妙的书写是用脚步丈量土地,最伟大的擘画是为群众谋取幸福。让我们用心用情、唯真求实开展调查研究,以实际行动努力谱写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新篇章。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