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九渡村:“党建+文明乡风”凝聚脱贫正能量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扶贫长镜头
一张扶贫地图 满腔扶贫深情
扶贫长镜头
扶贫长镜头
足不出村办证 享受政策红利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作礼村第一书记杨锦州:
一张扶贫地图 满腔扶贫深情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杨锦州(右)正在指导农户给石榴树修剪枝叶。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炎炎夏日,温县祥云镇作礼村一派宜人风光。村道路两旁大叶女贞、桂花树枝繁叶茂,石榴园里火红的石榴花开得正艳。昔日的省级贫困村,缘何变得这样美?6月12日,记者跟随祥云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到该村采访。

  位于村委会大院的作礼村党群服务中心,墙面上一幅多彩的扶贫地图格外引人注意。地图上全村的贫困户分布情况一目了然,贫困户的脱贫时间还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看起来清晰明了。

  这一幅精心制作的扶贫地图的作者,就是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锦州。2017年5月,市园林局设计室主任杨锦州受命担任作礼村驻村第一书记。作礼村有855户26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66人,散落分布在全村12个村民小组。这幅地图是杨锦州驻村后入户走访时,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绘制的。

  “最早是因为不熟悉,通过这个地图能够尽快了解村里的情况。现在不用借助地图也能很快找到贫困户的家,但每次看到这个地图,都会再次提醒自己,还有几户群众尚未脱贫。”杨锦州说。

  根据杨锦州绘制的这个扶贫地图,记者一路走一路看。

  在贫困户崔同拉家门口,正巧遇到要出门干活的崔同拉。今年55岁的崔同拉患有慢性病,身体还有残疾,但看起来很有精神。

  “杨书记给俺送来了各项政策,还带领村里发展扶贫产业,让俺家领分红,又安排我到村里的公益岗位工作,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这心里高兴,精神头儿自然好。”崔同拉说。

  崔同拉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2017年夏天,杨锦州第一次到他家里走访时,看到他们母子俩的午饭只是简单的青菜捞面。由于长期饮食缺乏营养,他们的身体很瘦弱,脸色也不好。杨锦州心疼他们母子,第二天专门买了肉和鸡蛋给他们家送去。杨锦州送去的不仅是营养品,还有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帮扶,让崔同拉鼓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驻村以来,杨锦州积极争取扶贫产业项目,促成软籽石榴园、鞋业加工车间、皮筋加工厂等一批扶贫产业项目落户作礼村。该村在全镇率先建了亿金鞋业、富泉管业两个扶贫基地,帮助村里28名贫困人员就业。软籽石榴园不仅吸引全村50余户农户入股,还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每天增收60余元。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村里的广播响起来了。原来,杨锦州把扶贫政策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快板,通过每天播出的“扶贫大喇叭”传到乡亲们耳中、心中。同时,他还在村里连续举办扶贫政策有奖问答,鼓舞村民脱贫致富的干劲。

  “住得下身、沉得下心、用得了情,就没有干不好的扶贫工作。”驻村以来,杨锦州总是这样给自己鼓劲。在他的带领下,作礼村发生了巨大变化。2017年年底,该村实现了整村“摘帽”。2018年年底,全村有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村子变美了,乡亲们的生活变富了,可杨锦州心里放不下扶贫地图上那几户醒目标注的未脱贫户。他又谋划实施了作礼村2019年扶贫“955”工程,即村里剩余的9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等5个项目,实现户户脱贫、家家致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