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示范区快速推进国道207焦作至温县段改建工程
示范区开展七一 走访慰问党员活动
守“铁律” 做“铁人” 办“铁案”
寨卜昌村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全国设计类园区的标杆
示范区2019年 中招考试圆满结束
示范区开展国际禁毒日 主题宣传活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设计类园区的标杆
——广东工业设计城采访札记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广东工业设计城。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近日在广东工业设计城采访,对两个场景的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雕塑,一颗巨大的黑色石头被无数条绳索拉着悬浮于空中;一个是在一栋大楼的外墙上雕刻着一盘没有下完的围棋。在记者看来,前者表达的寓意是同心协力、携手向前;后者表达的寓意则是棋行天下、舍我其谁。

  10年间,广东工业设计城正是靠改革创新和一往无前的气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设计之路。如今,走向世界的该城已经成为世界设计行业共同瞩目的焦点,成为全国设计类园区的标杆,成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重要中心。

  10年间,由一座废弃的兔毛纺织厂改造而成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吸引了国内外设计企业268家和8345名设计师,这里的创新设计产品转化率接近85%,累计设计服务收入近40亿元。作为中国工业设计高地,这里当之无愧!

  动能转化的典范

  记者沿着该城周边进行采访,美的电器总部、惠而浦等企业环绕于此,鳞次栉比的一座座制造业厂房拱卫着该城。该城于2008年启动建设时,所在的顺德区北滘镇的工业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由于之前主要以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原创设计,顺德的制造企业一直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而工业设计正是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先导行业,也是体现产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顺德通过发展工业设计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努力占领经济学“微笑曲线”的两端,即设计研发端、品牌销售端,以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09年1月17日,该城启动区正式开园运营,规划面积约4.8万平方米。当年9月,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和顺德区政府签约共建设计城,全国首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省区共建”园区由此诞生。该园的发展定位是,致力打造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串联工业设计产业链的上下游,并为其提供高端增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在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下,来自深圳的心雷、浪尖、嘉兰图等一批工业设计企业和园区运营商——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先导企业进驻园区。

  在深圳设计力量的带动下,再加上本土的美的、科龙等大企业的溢出辐射效应,宏翼、潜龙、六维空间等一大批本土设计力量在该园相继涌现,如今已成长为顺德工业设计领域的中坚力量。同时,该园区还先后引进了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十几个国家的设计大师及团队资源,园区的“国际范”日益彰显。

  该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顺德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步伐。10年间,设计城所在的北滘镇工业总产值翻了1倍多,去年达到2600多亿元。顺德的家电、机械装备两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均突破2000亿元。由顺德制造的产品不仅斩获大量国际级工业设计奖项,还走出国门,在汉诺威工博会、科隆家电展等全球顶尖展会上大放异彩。

  设计转型的风向标

  在该城,众多工业设计企业的成长之路可以作为中国设计产业转型的风向标。

  在这里,一大批设计公司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从单纯的依附于当地制造企业做设计服务输出工作,向“服务+产品+品牌”新业态孵化模式转型,向“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方向整合转型。

  卢刚亮是顺德工业设计界的“老兵”,他创办的宏翼工业设计公司作为首批企业入驻该园。和其他工业设计企业相似,宏翼公司发展起步的前几年以设计服务输出为主,靠承接本地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设计订单生存,发展态势始终受制于人,导致公司产值无法做大。

  卢刚亮说:“以前我们做产品只要能卖出去就算了,后来我们想,怎样才能通过设计增加产品价值。”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该公司于2013年成立了名为“SmartFrog卡蛙”的产品孵化平台,自行设计研发产品且进行生产销售。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孵化4个家电自主品牌、10个产品品类,打造出了50款原创爆款产品。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3年以前的300多万元一跃增加至去年的超2亿元。

  宏翼公司只是顺德以设计驱动企业创新转型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广东工业设计城,还有东方麦田、潜龙等一批企业从设计端向制造端延伸,打造出了一批批爆款产品。目前,该城已有40多家设计企业注册了自主品牌,研发出100余款创新设计产品,成为区域内最大的原创设计孵化基地。

  如今,宏翼公司还积极构建以设计驱动的“榕树林创新生态”,即宏翼设计置于“树冠”处,和品牌、营销两个“辅树冠”协同合作;制造业、供应链系统作为“根系”,“卡蛙”则是“榕树林”中主干旁边的“树干”,连通顶部的“树冠”和底部的“根系”。通过发展,“榕树林创新生态”已经孵化出了“如果科技”“贝蛙母婴”“迅蛙科技”“卡缪科技”等品牌。

  像宏翼公司等顺德设计企业这样往下游制造环节延伸,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人才集聚的摇篮

  中国设计产业的竞争,其实也是人才的竞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城已聚集设计研发人员8345人,吸引国内外设计企业268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拥有发明专利和授权专利3191项,创新设计产品转化率接近85%,累计设计服务收入近40亿元,被国家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业设计协会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说起设计人才的摇篮,该城的研究院功不可没。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研究院是政、企、学、研一体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我们的重点项目。此外,我们还有超过120人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许多前沿课题与项目,并与企业积极合作,为其提供科技服务。通过开发自主研发项目,我们孵化了一些企业,并开展了产品产业化、产权一体化的业务。”

  设计人才的培育更需要世界眼光。该城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设计人才培育水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10年间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设计大师及团队开展合作,近期又与韩国振兴院合作建立中韩中心,为本地工业设计带来了更多新的发展元素;同时,该城还与德国相关高校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正如负责该城运营的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家宁所说,相比设计品牌和团队的引进,他们更希望中国的设计人才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前沿领域。

  冯家宁介绍,为促进人才更好更快地在该城创业发展,该城还打造了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专门为企业入驻提供技术研发、品牌推广、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市场交易等一系列专业配套服务。这里的设计企业、创业团队可以低成本、“零距离”获得相关服务。

  产城融合的样板

  从发展轨迹来看,广东工业设计城堪称产城融合的样板。冯家宁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兔毛纺织厂,后来通过‘三旧改造’,这里成了工业设计城,在不扩张土地的前提下实现了产城融合。”

  该城通过资源的对接、整合实现了“筑巢引凤”,把国内外先进的设计企业引入园区,这些企业产生的“磁场效应”又吸引更多制造业企业入园或在周边发展。如今,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本地区的工业品牌,成为设计企业的孵化中心和设计师的培育中心。

  该城除了拥有办公楼、工业设计博物馆外,还有专门为产业发展引进高端人才、提供科技服务的创新设计研究院,以及专门用于引进国际设计文化品牌的国际设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党校等。可以说,该城致力打造的集设计、制造、孵化、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为一体的新城生态体系正日益完善。

  同时,该城周边完善的配套服务也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于此。“永爱养老”是一家从事养老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公司,谈及将企业总部设在该城的原因,该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做的是老龄化产品制造业,而顺德是制造业之都。更重要的是,广东工业设计城是用设计元素来引领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园区。正是看重这些因素,我们才选择在这里发展。”

  通过10年成长,该城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亟待新突破。顺德区政府去年发布了《“设计顺德”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面推进“六大工程”,致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工业设计高地和“设计之都”。该城作为产业龙头,也将成为“设计顺德”产业空间拓展的主阵地。

  具体而言,该城一是投入3000万元推动园区环境升级改造。其中,产业空间的拓展被放在首位。根据规划,顺德3年内将增加20万平方米的设计主题园区,进一步拓展园区内的设计产业与人才的承载空间。其中,该城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高标准推进顺德工业设计核心区空间扩容和发展升级,并逐步构建区内“一核多园”、联动发展的工业设计产业联动区载体布局,推进工业设计市场辐射区跨地拓展,把该城打造成顺德工业设计产业的龙头。二是打造设计园区“2.0版本”,让该城更有活力,更具“智能范”。该城通过完善发展规划、优化设计城空间环境,推动设计城向“2.0版本”迈进,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人才进驻园区,让产城融合发展的脚步迈得更大、迈得更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