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影像先行。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设备、新技术在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和革新,6月29日,市人民医院专门邀请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多位国内知名医学影像专家,详细解读256排/512层能谱CT、“先锋”3.0T磁共振及大型平板血管造影机的前沿应用技术。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乐庆致辞,副院长郑献召主持,来自全市多家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的200多名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共享了此次难得一遇的学术盛宴。
市人民医院是我市成立最早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多年来,该院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在医疗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去年年底,该院经过多方考察,在我市首次引进了GE公司的256排/512层Revolution能谱CT、3.0T Pioneer高场磁共振、IGS-530大型平板血管造影机,使我市的医疗影像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次,该院广邀国内知名专家召开全市性的医学影像新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目的就是为了分享各位专家教授的学术成果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市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建设不断走向精准医疗、个性化病灶分析的新时代,为我市的临床诊疗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焦作市人民医院新近引进的256排/512层能谱CT,可将能谱、宽体及速度三合一,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冠状动脉、全脏器灌注扫描,实现多血管联合成像,并增加了去金属伪影、能谱分析等新技术,使能谱扫描更加精确化,是CT成像有了划时代的进步。3.0T Pioneer高场磁共振除实现多模脑功能成像外,还可通过压缩感知、多层采集等技术,实现扫描速度成倍提升及实现更小范围高清成像、更准确分析微小病灶,并提供定量分析血流、灌注、结构成分、代谢等方面的诊断信息,是临床诊断向精准医疗、个性化病灶分析迈出的关键一步。IGS—530大型平板血管造影机可快速获得高清晰数字化图像,为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的检查和介入治疗创造了很好的智能介入平台,并通过先进的X线球管和平板探测器,大量减少操作时间和辐射剂量,做到了全方位关爱病人和医生,使他们能更有效地避免潜在的辐射损伤。
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高场磁共振神经放射专家顾卫彬,作了题为《Revolution 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的演讲;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银鹏飞,作了题为《介入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的演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永高,作了题为《心血管能谱CT的临床应用》的演讲;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红梅,作了题为《体部磁共振临床应用及进展》的演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主治医师、郑州大学博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焦德超,作了题为《介入治疗—精准微创—原装生活》的演讲;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河南省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河南省神经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梅云,作了题为《磁共振新技术临床应用及进展》的演讲。另外,市人民医院磁共振科主任赵天平以及李丹、侯明杰、申翔宇等也分别作了题为《3.0T磁共振典型病例分享》《56排/512层能谱CT应用体会》《介入技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的学术演讲。
张乐庆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此次莅临我市传经送宝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他说,本次学术研讨会涉及影像诊断和治疗,参会代表专业跨度大,既有国内著名的医学影像专家,也有我市医疗行业的精英和骨干,可以说,能够组织举办这样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非常不易。衷心希望全体参会同人能在此次会议中博采众长、增进交流、开拓视野、收获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