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6月28日,我市举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仪式,首批8个试点小区同时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运营工作。
我市是全省首批4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今年要实现的目标是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户达到3万户。各级城管部门作为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牵头部门,按照国家、省相关政策规定,引入联运、百川、延杭3家生活垃圾分类公司,选定建业·壹号城邦、百大嘉苑、建业·森林半岛等8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当日,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仪式主会场——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建业·壹号城邦小区,相关运营公司举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其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受到了居民的喜爱。在竞答活动中,主持人拿出各类食物的卡片,让居民现场进行分类,回答正确的居民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仪式前,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闫小杏参观了建业·壹号城邦小区内设置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亭等设备,详细了解了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
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为我市城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累宝贵经验,闫小杏强调,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保障,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全力做好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可操作、可推广、有实效的经验做法。各相关部门和社区、物业公司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和培训指导工作,引导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广、普及工作如期完成。
生活垃圾分类是考量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市城管部门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很多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正因为如此,我市被纳入全省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参与、支持的大事。”市城管局局长杨廷中说。就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杨廷中坦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城区政府、街道履行属地管理职能,组织辖区相关部门将垃圾分类工作向社区延伸、向楼院延伸、向居民延伸;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市直相关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职能,指导所属单位搞好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联运等3家试点企业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高标准提供服务,站在便民利民角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亮点、有成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建业·壹号城邦等8个试点小区物业公司发挥好组织、宣传、教育、引导作用,使广大居民支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确保这项工作扎实开展。
“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居民,垃圾分类对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件小事,但大家都行动起来就是一次生活方式的伟大变革。做好这项工作,城管部门要在宣传引导方面下功夫,做实做细,久久为功。在鼓励居民从源头上准确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基础上,城管部门要在中端分类运输、末端科学处置方面实施全程监管,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杨廷中说。
当日,位于山阳区的建业·森林半岛小区、位于解放区的公园道壹号小区等试点小区也结合实际,举行了各具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建业·森林半岛小区,参加活动的居民热情高涨,纷纷在印有“垃圾分类创造美好生活”字样的背景幕布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要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变为自觉行动。在公园道壹号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吸引了小区里的孩子们,大家纷纷举手抢答。居民张生林说:“以前,我家里的各种垃圾都是放在一起扔的。通过参加活动,我知道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投放的意义。实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相信广大居民都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让我们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
为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3月中旬,我市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部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确定了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各城区政府、街道、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职责。
根据工作部署,我市城管部门引进社会资本方,与各城区政府结合,共同选定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设置垃圾分类设备,包括智能分类投放箱、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箱、有毒害垃圾箱、智能积分兑换一体机、台秤等,并招募宣传督导员,为居民讲解智能垃圾箱、积分兑换的实际操作方法。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遵循“双四分”原则,把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大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为督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相关运营公司按照“一户一卡一码”的原则,为社区居民办理智能二维码卡,并绑定微信公众平台、APP等,用智能技术手段管理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分类投放数据皆可查询。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可积攒积分,错误投放垃圾将扣除积分,凭积分可免费领取洗衣液、香皂等生活用品。
■延伸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全国每天垃圾产生量达160万吨,是世界上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有数据显示,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如果不分类,只能以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处理,焚烧既会失去大量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又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填埋既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又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因此,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改善我市城乡环境、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倡导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